首页 > 营养食谱 > 百科知识 > 【打摆子】打摆子是什么病

【打摆子】打摆子是什么病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6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什么是打摆子

【打摆子】打摆子是什么病

“打摆子”是我国南方对疟疾发病时一种形象的描述。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所以人们俗称疟疾为“打摆子”。

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脑型疟疾最为严重,多急起高热(42°C)、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打摆子具有传染性,通过蚊子叮咬进行血液传播。

注意:打摆子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在网上,打摆子是一种网络流行语,意思是特无聊,在发呆。在湖南、江苏地区,打摆子可能还是部分地区的方言,意思大概为:无所事事,无作为,消极怠工和没有必要和类似有毛病的举动。

打摆子是怎么回事

【打摆子】打摆子是什么病 第2张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寄生虫性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疟原虫侵入人体后经血流侵入肝细胞内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定时的、成批的破裂而发病。

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虽然虫子小,但它的一生非常复杂,需要在蚊子体内和人体内两个阶段才能完成它的整个发育:

疟疾病人的血液中,有大量疟原虫寄生,当蚊子叮吸疟疾患者的血液时,疟原虫即进入蚊子体内,在蚊子体内疟原虫要进行发育及繁殖,到了一定的阶段,才可以感染人。这时的蚊子如果叮咬健康人,就把疟原虫传给了人们。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先侵入肝细胞内,不断的扩大自己的队伍,将肝细胞撑大,然后肝细胞破裂,释放出来的幼小疟原虫,一部分侵入新的肝细胞,还有一部分跑到红细胞内,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又拼命的繁殖,像我们吹气球一样,红细胞被胀破,小小的疟原虫进入人的血液导致病人发冷、寒战而出现“打摆子”。

传播疟疾的元凶蚊子也有选择,必须是按蚊这个大家族里的成员,叮咬人传播疟疾的一定是雌性按蚊。

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4种疟原虫形态虽然相似,但临床表现却不完全相同。间日疟引起的典型疟疾发作每间隔一日发作一次故得此名。每隔2天发作一次自然是三日疟了;恶性疟基本是每天都会发作;卵形疟同间日疟一样隔天发作一次。当然如果同时感染两种以上的疟原虫,发热的表现就更为复杂了。

疟疾本身有以下特征:

1、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 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极少数病例可因数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原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在丘陵地区则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为重要媒介。在海南岛山林地区发现其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多次感染后,再感染时症状可较轻,甚至无症状。而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症状较重

4、流行特征 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这主要因为本病流行于生态环境与媒介因素关系密切。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亦最严重。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少见。我国除云南和两省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发病以夏秋季节较多,在热带挤压社带则不受季节限制。

打摆子有哪些症状

【打摆子】打摆子是什么病 第3张

打摆子具体表现为: 先发冷发抖,皮肤起鸡皮疙瘩,半小时到1小时后体温迅速升高,头痛面红,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神志模糊,胡言乱语,持续4-8小时后体温下降,全身出汗。

(一)间日疟: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1.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2.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

3.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

(二)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多在早晨,持续4~6小时。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难自愈。

三.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我国仅云南及海南有个别报道。

四.恶性疟:起病缓急不一,临床表现多变,其特点:①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②体温高,热型不规则。初起进常呈间歇发热,或不规则,后期持续高热,长达20余小时,甚至一次刚结束,接着另一次又发作,不能完全退热;③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④脾大、贫血严重;⑤可致凶险发作;⑥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

五.凶险型疟疾:88.3~100%由恶性疟疾引起,偶可因间日疟或三日疟发生。在暴发流行时5岁以下的幼儿,外来无免疫力的人群发生率可成20倍的增长;即便当地人群,治疗不及时也可发生。临床上可观察患者原虫数量作为监测项目,若厚片每视野达300~500个原虫,就可能发生;如每视野600个以上则极易发生。临床上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脑型 最常见。其特点:①常在一般寒热发作2~5天后出现,少数突然晕倒起病;②剧烈头痛,恶心呕吐;③意识障碍,可烦燥不安,进而嗜睡,昏迷;④抽搐,半数患者可发生,儿童更多;⑤如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脑水肿,致呼吸、循环或肾功衰竭;⑥查体有脾大,2/3的患者在出现昏迷时肝脾已肿大;贫血、黄疸、皮肤出血点均可见;神经系统检查,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出现病理反射;⑦实验室检查:血涂片可查见疟原虫。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常在50个/ um以下,以淋巴细胞为主;生化检查正常。

2.胃肠型 除发冷发热外,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泻水样便或血便,可似痢疾伴里急后重。有的仅有剧烈腹痛,而无腹泻,常被误为急腹症。吐泻重者可发生休克、肾衰而死。

3.过高热型 疟疾发作时,体温迅速上升达42℃或更高。患者气迫,谵妄、抽搐,昏迷,常于数小时后死亡。

4.黑尿热 是一种急性血管溶血,并引起血红蛋白和溶血性黄疸,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其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还可能与G—6—P脱氢酶缺乏有关。临床以骤起、寒战高热、腰痛、酱油色尿、排尿刺痛感,以及严重贫血、黄疸,蛋白,管型尿为特点。本病地理分布与恶性疟疾一致,国内除西南和沿海个别地区外,其他地区少见。

打摆子怎么治

【打摆子】打摆子是什么病 第4张

做检查

一般从受检者耳垂或指尖采血作薄血膜和厚血膜涂片,以姬氏染液或瑞氏染液染色后镜检,应在发作开始(恶性疟)或发作后数小时至10小时(间日疟、三日疟)采血。

恶性疟初发时只能查到环状体,而配子体在周围血液中出现时间则在查到环状体之后10天左右。除重症病人外,一般在周围血液中难查到恶性疟的滋养体和裂殖体。

薄血膜涂片经染色后原虫形态结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虫的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适用于临床诊断,但虫数较少容易漏检。

厚血膜涂片在处理过程中原虫皱缩,变形,而且红细胞已经溶解,鉴别有困难,但原虫较集中,易被发现,熟识其形态特征后可提高检出率,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间日疟采用氯喹和伯喹(氯伯)治疗。恶性疟可单服氯喹。对间日疟患者,抗复发治疗可用伯喹。在恶性疟对氯喹产生抗性地区(如海南省、云南省)宜采用几种抗疟药合并治疗方案,如青篙素、咯萘啶与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合用。

抗疟药种类很多,按其对疟原虫生活史各期作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杀灭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如伯喹,抗复发作用,也称根治药。乙胺嘧啶对恶性疟原虫红外期有一定作用。

2)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如氯喹,奎宁、咯萘啶、喹派,青蒿青及蒿甲醚等,用以控制临床发作。

3)杀灭配子体,如伯喹,用于切断传播。

4)杀来孢子增殖期,如乙胺嘧啶,可抑制蚊体内的孢子增殖发育。

注意: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打摆子怎么预防

【打摆子】打摆子是什么病 第5张

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药物预防或疫苗预防。

孕前饮食禁忌
饮食常识
美食文化
饮食调理
中医养生
美食资讯
奶粉知识
四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