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P.E.T(父母效能训练)始创于美国执业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他师从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 罗杰斯(了解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这位大师的江湖地位!),毕业后与师共事。戈登博士花费50年时间为父母、老师和领导者传授如何建立有效关系的模式,成为世界著名的“沟通之父”,3次获得诺贝尔

 理念篇1:为父母正名!
>>>>

孩子的问题不都是家长的问题!

家长也是人,不是神!虽然我们这一辈都接受了很好的学校教育,可是没有一门课程告诉我们需要如何当父母(当然,也没告诉我们该如何适应社会和工作,这是另一个话题。),所以,我们在养育孩子和解决家庭问题时还在仰仗我们父母、祖父母使用的方法,这就不足为奇。而且,还有一个现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祖父母完全生活在农业社会时代,我们的父母虽然是第一代大量离开土地的双职工父母,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农业社会时代,而我们,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以及后来的孩子,成长在了信息时代。

农业时代,谁活得长,谁积累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就丰富。对孩子来说,父母自然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是权威。

信息时代,会上网的人,随时能得到信息。对父母来说,还需要孩子来指导他们如何使用手机、下载APP。

所以现状就变得赤裸裸了:我们从小就反抗父母的教育,但是我们又摆脱不了从父母那里“继承”这种养育孩子和解决家庭问题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不但让曾经是孩子的我们难受,而且最要命的是,这种模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我们被动地“继承”了我们自己都不接受的经验、这种经验已然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把一个几乎无助的小人教养成一个具有效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难?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迷茫、恐惧是正常的。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

我们可不可以只接受我的孩子,但不接受他的行为?

曾经尝试让自己去接受,并且自己曾经貌似很接受这个观点。

戈登博士指出了这种观点的“狡猾”之处:“它使得父母认为自己可以控制、限制、禁止、命令或者否定孩子的行为,只要是以某种聪明的方式进行,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是在否定他这个人,而是否定他的行为。”

“你如何能够在接受你的孩子的同时,却对他的言行产生独立而相反的感觉?你的反应如果不是针对那个在某个特定时刻做出某种特定行为的孩子,又能针对哪个孩子?”在绝大部分时候,我绝对爱小七,但是当我在哄她睡觉时她无数次翻出围栏的时候,我脑袋里充斥的绝不是:“我爱我的孩子,虽然她现在的行为我不能接受”。当时当下最强烈的感觉是:哪有安眠药?哪有大铁棍?从窗户上扔下去够不够高?

“我确信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也是如此。…要想让一个孩子了解他的父母能够接受他但是不接受他的行为,就像让他相信打他的屁股“打在你身上,疼在我心上”那么艰难。”

“一个孩子是否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人不被接受,取决于他有多少行为被接受。无法接受孩子很多言行的父母会不可避免地使这些孩子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人不被接受。相反的,接受孩子很多言行的家长会使他们的孩子感到作为一个人被接受。”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2张

>>>>

我们每个人对孩子言行的接受程度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对于孩子的所有言行,我们分两种: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3张

1家长对孩子的接受感在一定程度上与家长的性格类型有关。

“内在安全、喜欢自己的父母,是“善于接受的人”,他们不但对自己的孩子产生非常接受的感情,同时对其他人也都非常接受。在这类人身边任何人感觉都很好——可以坦率地说话,可以把腿架在沙发上,可以做自己。”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4张

“另一些父母则是不容易接受他人的人。这些人通常对于他人“应当”做出什么行为、什么行为是“对的”和“错的”抱有非常强烈和坚定的观念——不仅仅是对孩子,而且是对所有人。与这些人在一起可能会令你感到有些不舒服,因为你可能对于他们是否接受你抱有怀疑。”经常能在公园里看到那些对着捡石头、坐地上的孩子大喊的家长:“别这样,太脏!”“不可以,蚂蚁会咬你的”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5张

2孩子的性格也影响家长的接受感。

某些孩子可能具有较高的侵略性、活跃好动……

高敏感的孩子在外人面前放不开、不愿尝试新事物、一点疼痛就大声哭、易过敏、难以入睡、不合群……

“有些书提倡父母应当对每个孩子给予同样的接受程度,这个概念不仅具有误导性,而且当很多父母的确对他们的孩子感到不同的接受程度时,还会使他们产生负疚感。”一帮朋友里有些你更亲密,有些则不那么亲密,对于成人可以如此,对待孩子怎么就不可以了呢?

对孩子A: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6张

对孩子B: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7张

3可接受行为和不可接受行为的分割线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家长精力充沛、健康状况良好、心情愉悦时,就很可能容易接受孩子的大部分行为。”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8张

“当家长睡眠不足而感到疲惫不堪、头疼,或正是处于急躁易怒的心情中,他的孩子很多行为就会令他感到心烦。”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9张

这不是事实吗?所以不要一味指责孩子不听话,看看自己的状态怎样;也不要一味要求自己一致,累了就坦诚地告诉孩子不能给他讲睡前故事。

4父母的接受感也会因情况而异。

家里有客人时,我们绝对会要求孩子的餐桌礼仪,平时嘛……就随便点了,不是吗?

客人在时的餐桌礼仪: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10张

平时的餐桌礼仪:

P.E.T.“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吗?”——沟通之父为父母正名! 第11张

戈登博士那么忠于事实,做父母的,我们也可以放一颗忐忑的心。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