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教出自主思考的孩子,做孩子内力觉醒的引导者

教出自主思考的孩子,做孩子内力觉醒的引导者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这是已广受父母们认可的一个观点。而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内力觉醒”的引导者呢?可以从本文将教您的四招开始。


教出自主思考的孩子,做孩子内力觉醒的引导者

▲传统的督导方式为老师督导和领导督导。为什么自我督导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越能自主掌握学习生活的方向,他的成就会越高。

孩子自主思考能力的匮乏

在这8年多的教师职业生涯里,每年都有4次家长会,我就不说我现在经历过多少场了……

虽然我们大部分的家长都表现得理性且淡定,但是经常也会有些家长对于当前的现状显得有些紧张和焦虑,在教育目标方面,就差直接告诉你:哈佛耶鲁斯坦福需要什么样的人,就请把我孩子培养什么样的人!其他什么的就不要多说了。

这种以“标准答案”是什么,我就怎么做的行为方式,完全没有基于对自我的认知和考量,甚至也完全没有问过孩子的想法。

而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是或战战兢兢或漠不关心地坐在一边,听自己的父母一面毫不掩饰地向老师痛陈自己如何不够自信、某个学科比较差,一面又不得不接受父母自以为美的干涉和安排:

与同学之间的问题被父母深度参与,代为解决——遇到问题都只会习惯性地往后退缩;

学科作业被擅长该学科的父母摇头叹气地做掉一大半,然后剩下的一小半自己完成——考试成绩与作业表现往往大相径庭。

而在笔者给学生填过的各种大学推荐材料问卷里,虽然不乏对学术能力的查证,但是也少不了对学生性格和自主思考能力的考察,其中有一个加拿大某大学的入学奖学金的背景调查问卷中,有几题是这么问的:

Please include comments o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work as part of a team

请评价这个学生作为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

Please include comments on their ability to overcome challenges

请评价这个学生在迎接挑战方面的能力。

Given that many students under-anticipate the academic transition from high school to University, please include comments on how you think this student will adapt to self-directed University studies

鉴于许多学生在高中向大学过渡期的表现低于预期,对于这个学生是否能适应自我督导的大学学习生活,请给出你的评价。

Please provide a specific example of a situation where the student showed his/her ability to think on their own

请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证明该学生具有自主思考的能力。

追求名校本身并无可非议,然而盲目地以外界要求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本身也是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体现。即使真的进了心仪的学校,也可能会因为突然缺少了外界要求或自我肯定而失去人生动力,这样的例子近些年来也并不少见。

教出自主思考的孩子,做孩子内力觉醒的引导者 第2张

“其关键能力是能进行积极的内在对话”

自主思考孩子的五大特质

美国资深家庭医师伊莉莎·麦得哈斯(ElisaMedhus)在她13年的从业基础之上,又进行了大量的访问调查,写出了《教出自主思考的孩子( Raisingchildren Who Think forThemselves)》一书,书中提出:自主思考的孩子,也就是能进行自我督导(Self-direct)的孩子,具有如下五种特质,正好与以上背景调查的四个问题遥相呼应。

1、高度自尊心/自信

喜欢自己,了解如何用理性的方式评价自己,帮助自己成长,而不是自我打击。

2、 有能力

知道如何认识并运用所处的环境,愿意尝试新挑战,探索心智与身体的极限。

3、 独立

能凭借自己培养出的能力,仰赖自己的内心做决定,并且抗拒外界影响。

4、 富道德感

能根据正确的原因(与他人期望及认同无关的原因)自由地做出决定,并能经由“内在对话”得出基于正确的道德原则与价值观的结论。

5、 成为团体的资产

能透过内在特性(而非接受外在影响),通过主动贡献(而非被动顺从),去赢得(而非乞求)团体的接纳与认同。

具有以上特质的孩子,其关键能力是能进行积极的“内在对话”。

教出自主思考的孩子,做孩子内力觉醒的引导者 第3张

“家长不假思索的反应往往是惰性的表达模式使然”

必须要对抗的惰性表达模式

人,都是有惰性的: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但是躯体的懒惰轻易可见,思维的懒惰却是不易被察觉的。

如果从小是由受外界指引为主的教养模式养大的,在自己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跳出自己熟知的教养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本书的作者,同时也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在觉醒之前,采用外界指引的教养方式也长达十四年之久。

何谓惰性表达模式?

所谓“惰性表达模式”,就是鹦鹉学舌般从自己的抚养者或他人那里习得的语言模式,通常具有“奏效快、效果好,但后患无穷”以及“接触时痛苦,想忘掉也很难”等特点。

这种教养上的惰性尤其体现在代代相传的互动表达上:

常常一边看着各种科学育儿的方法,一边对犯错的孩子失控暴怒,进行不当惩罚;

或经常给予孩子自以为客观,与父母老一辈那代传统观念完全不同,实则控制欲很强的评价;

还有看似无微不至的耐心关怀,实则是剥夺孩子自我成长机会的代劳,之后还认为作为家长我好辛苦孩子你就是欠我的等等……

待孩子投来哀怨的眼神,才幡然醒悟自己是在不假思索地复制或反抗自己童年所感知的一切;才发现自己转发各种科学育儿帖的行为,其实跟热衷养生却鲜有执行力的父母们并无二异。

如何才能觉察教养中的“惰性表达模式”,养成积极教养的互动表达模式,以促进孩子“内在对话”能力的发展呢?

这就需要有意识的觉察和锻炼!

教出自主思考的孩子,做孩子内力觉醒的引导者 第4张

“相信孩子和自己一样,经由合理调动发展自身的各种认知和决策潜能,是完全可以成长为一个能够进行自我督导的人的。”

四招培养出孩子的“内在对话能力”

以下是书中的一些例子,既提示了培养孩子“内在对话”能力的要点,也凸显了惰性和积极的管教语言之间的差别和效果。

让孩子认同规则培养孩子自省能力的第一步

1

想要透过管教帮助孩子更适应这个世界,不能缺少符合家庭价值观原则的规则,这些规则,应当能避免孩子对自己、他人与周遭环境造成任何伤害。孩子毕竟无法离群索居,他必须考量他人的权利与感受,同时保护自己的利益。

规则:“晚饭后不能在家里奔跑蹦跳”

反面的做法——要让孩子认同规则,最简单和常见的方法就是:

我是你爸/妈,我都是为你好啊!(粗暴的独裁)

你要听话!否则我就不爱/睬你了!(有条件的爱)

楼下阿姨又要上来敲门了,你真是不让人省心的坏小孩。(激发羞耻感)

正面的做法——讲明具体规则的原因,甚至和孩子共同协商制定规则:

晚饭后,楼下的人也都回家了,如果楼上一直有“咚咚咚”的奔跑声,是不是会吵到他们呢?(培养同理心)

如果你饭后想稍微运动一下,又不能打扰到别人,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积极引导,寻求双赢的替代方案)

运用询问,提供资讯所谓盐吃得比米多的优势

2

“询问”是刺激孩子内在对话的最好方法。问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知道是该他进行积极反应的时候。

而且,问问题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父母用生气或失望的口气吼出问题,也会扰乱孩子的内在对话。作为家长,需要努力保持平和尊重。

例如:孩子数学学不好,大考前一天却还在听音乐或打游戏。

反面的做法:

声嘶力竭地:“你怎么还在打游戏,明天就要考试了,赶紧给我滚去复习!”(配以扯耳机和关电脑的强制动作。)

满面愁容地:“唉,你这孩子,总是这副德行。我真的讨厌你爱拖延的个性,也厌烦了每次都要提醒你复习。”(翻旧账贴标签)

正面的例子:

——“明天就要考数学了,我发现你还没开始复习,这是为什么呢”?(客观描述,询问原因)

——“因为复习也没有什么用,我就是记不住,考不好,不如放松一下。”

——“据说数学考试记住九九乘法表会轻松很多,要不要我帮你抽考?或者你觉得数学考试中哪部分最难,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提供资讯,促进思考)

用正面选择替代负面说法避免错误成为房中的大象

3

以“A或B”,“如果……就”以及“当……然后”等提供正向选择的方式,替代“不准”、“不行”、“不能”和“停止”等负面说法。

亲子间的冲突,常来自于子女想争取权利或注意。给予选择,先是我们尊重孩子的决定权,以及我们愿意给予他们渴望的权利与注意。这样的尊重帮助孩子运用内在对话进行思考,并作出决定。

例如:孩子早上想吃甜食,拒绝家长建议的健康食品。此时孩子的情感心思都投注在不适当的东西上,这时候父母的做法是:

反面的做法:“不行,你决不能吃那个当早餐!”(僵持在不当选择上,可能以大胜小收场)

正面的做法:“你今天早上想吃什么?麦片还是面条?”(给予正向选择,引导正面思考)

该书给出的另一个例子是:

当孩子为了穿上鞋子去公园的事情闹脾气,父母应该避免勃然大怒地说:“那就算了!你这样的表现,我是绝对不会带你去公园的!”相反的,父母可以平静地告诉他:“当你把鞋子穿好,然后我们就可以去公园了。”类似的还有保持微笑地告知:“如果你完成作业,你就可以出去玩。”

简洁幽默,避免唠叨给予友善提示

4

在提倡“lessis more”的时代,要培养具有自主意识的孩子,也更加需要简单安静的沟通方式,给予孩子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假设小明把鞋子脱下来,放在大门中间,会把人绊倒。

父母可以简单地说“小明,鞋子。”

例如:假设小明占用电话讲八卦超过一小时

父母也可以简单地说:“小明……够了。”并给他一个“挂断”的暗示

这样简单的处理,就提醒他反省自己的错误选择,并运用内在对话找出改正的方法。

大人说得越少,就越不会烦扰、侮辱、过度控制或贬低孩子,而且,也会降低所说的话被误解的几率。孩子往往会把手势与简短的字词,视为友善但坚定的提醒,从而不会把思考方面的能量过多地放在自我防御上。

同理,有意识地用运用幽默,也能给予孩子的自我督导以更宽松的空间。因为它显示了父母友善的态度,也消弭了孩子知道犯错时紧张的状态,从而在进行自发自动地改善行为时,不会觉得那么没面子。

总之,要想教出能自主思考的孩子,就应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语,时刻记得问自己:

“当我这样说时,究竟是个指导者,还是个独裁者?”

并且相信孩子和自己一样,经由合理调动发展自身的各种认知和决策潜能,是完全可以成长为一个能够进行自我督导的人的。

愿我们能成为这种内力觉醒的引导者。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