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什么特征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什么特征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6.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蒙特梭利常说,不希望大家把她的教育理念说成是一种教学方法,因她所主张的是哲学理念与教育真理,帮助我们做对的事、做该做的事。正如我们信上帝,是相信一个「真理」,而非只是一个「宗教」。那麽,蒙特梭利的教学理念有什么特征呢?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什么特征

  1.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

尊重儿童是指:认同儿童的情绪,了解儿童的感受。如果一个孩子被尊重,他很容易产生自信、有安全感,这样的孩子自然也会尊重别人;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践踏、侮辱,总是不被尊重,那麽他很难产生尊重别人的看法。重点在于,父母亲要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附属品。我们平常跟孩子讲话,最好蹲下来,跟他眼神相对,不要用一个「高高在上」的角度。反过来,当孩子跟我们讲话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倾听,虽然孩子常常说童言童语,可是一定是对他有意义,才会说出来,所以父母亲要重视孩子讲的话。

到底什麽才叫做「以儿童为中心」呢?怎样拿捏尺寸才不会变成纵容孩子?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对待孩子有两极化的现象,不是把孩子宠爱过度,变成小霸王,什麽是都以「我(儿童)」为中心;不然就是另外一个极端,殴打、虐待、屈辱、甚至忽视孩子,很两极化。所以,首先要釐清的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绝对不是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小霸王,而是以教育的角度,关心我们的孩子,看看他们需要什麽样的学习环境与内容,特别为他们设计,这才叫做「以儿童为中心」。

  2.给予儿童自由的选择权

我刚接触蒙特梭利教育的第一印象是:「不错喔,孩子可以自己选择他要做的事,不是填鸭的,蛮好的。」这种颠覆传统教育理念的方式,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基本上,孩子可以在教室裡自由走动,自由选择他想要做的「工作」。当这项教具是他自己选择的时候,孩子比较能维持兴趣,因为「不是大人指定我做的,是我自己选的!」孩子有兴趣,注意力自然就会提高,操作教具时也比较会有「重複」的情形发生。孩子为什麽会重複呢?因为当孩子自己选择时,他有学习动机,他想要学会。

我们讲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最容易体会孩子喜欢重複的情况,因为孩子听一次故事不满足,他想要听好多次。为什麽同一个故事他不会觉得腻呢?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听、有兴趣,还有一个更深的理由,就是孩子正在学习,他想要把故事内容记住。

小孩子的头脑充塞著许许多多的资讯,很需要组织、整理、吸收。当孩子重複操作教具时,就是在一个大脑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地锻鍊他的感官与运动器官。所以,蒙特梭利的教育以自由为前提,引发孩子的学习动机,鼓励孩子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一般传统的幼稚园,通常是由老师安排幼儿的课程,几点到几点做什麽,中间休息一下,待会儿再看老师给孩子们做什麽。这样教育之下的孩子比较被动,什麽事情都要听人家安排,所以到了寒、暑假,最常听到孩子抱怨:「好无聊喔!我不晓得要做什麽。」难道孩子往后的一生都是这样吗?都要接受别人的安排吗?所以我们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给孩子自由,包含背后更深刻的意义,那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能够为自己以后的人生负责。

当然,虽然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工作项目,但在蒙特梭利教室裡还是有一些基本的限制,假如说有个孩子选了一个对他而言太难的工作,我们要跟孩子明讲:「这个教具现在还不适合你。」然后再向孩子介绍适合他的工作,引导他去学习。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蒙特梭利所提出来的一个影响非常深远的观念。以前我们带孩子的时候,会发现一些现象,可是却不知道这些现象叫做敏感期,也不晓得这些敏感期在教育上面,有这麽深远的影响。人从出生到长大,有很多段的敏感期,以后我们会在「认识儿童各阶段的敏感期」中详细说明。

这裡先举一、两个例子。神在创造儿童的时候,就给儿童每个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在孩子一岁左右,会很仔细的看地上有哪些小东西,即使是一条小毛线、一根迴纹针、一颗小米粒,他都会捡起来,然后塞到嘴巴去舔舔看。相信很多当妈妈的人都知道孩子有这样的现象,可是却不知道背后的意义。一岁多的孩子为什麽会对这些小东西这麽敏感呢?因为他要从观察这些小东西来了解这个世界。

至于两、三岁的孩子,他有个秩序的敏感期,这时候的孩子希望环境保持在他熟悉的状况:每天散步的路线要一样、洗澡的顺序要一样、餐桌的座位要一样、东西要放在一样的地方…。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要靠这种方式来建立他的生活秩序,如果生活中有太多变化,他会觉得很不舒服。四岁的孩子不会这样,五岁的孩子也不会这样,奇妙的是,一旦过了那个敏感期,他就不会这麽坚持了。所以,对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若要做任何改变,都应事先告知,给他心理预备,否则就是大人单方面的问题了,因为你不了解他的需要嘛!若是了解,就可以跟他和平共处,亲子间的交流就会更顺畅。

  4.混合年龄教学

正统的蒙特梭利幼稚园一定是混龄的,三至六岁混合教学。以我在美国任课时的观察,蒙特梭利混龄教学真是一幅很美的画面。在一个蒙特梭利教室裡,一班大约有二、三十个孩子,如果有小孩弄倒了豆子,很多小朋友都会过来关心,主动帮忙。若有新来的小孩,旧生也会过来照顾、介绍环境。同学们互相友爱、互相照顾、互相学习,小的孩子以大孩子做榜样,尤其是当大孩子做数学、语文的工作时,小的孩子在旁边都看呆了:「哇!好厉害喔!」眼神充满了仰慕,此时在这些小孩子心中认定一个想法:「希望我以后也要像他这样。」「希望我以后也要做这个数学,做得这麽好。」

反过来看,有的人会问:「对小的孩子好,那对大孩子呢?」好处就是大的孩子学习照顾幼小、学习自律、作榜样,责任感与荣誉感被激发出来,这样的收穫是无价的。我曾经在美国观察一个小女生个案,她三岁刚入学时,真是教室裡的一个小麻烦,什麽人都不准碰她,她有自己的领域,如果有人「越界」,就马上打回去,什麽人都不甩,非常自我中心。可是她在蒙特梭利教室待了两年以后,慢慢进入她的工作领域,慢慢的投入,等到她入园第三年,也就是五岁的时候,她忽然发现,自己是班上最大的孩子,咦!这下子不一样了,荣誉感来了,每当有三岁的新生进来,就马上过去呵护照顾,她不但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还能够看到别人的需要,主动关心别人,这是在传统班级裡所看不到的现象。

  5.著重智慧和品格的养成

蒙特梭利教育有千馀种教具,帮助孩子把複杂的东西变得很具体,所以孩子学起来轻鬆快乐,自主性强,无传统的填鸭式缺点。例如感官教具裡的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几何教具,让孩子从小就摸一摸,等到他将来真正学到数学的体积、面积时,就会发现这些是他的老朋友了,他有很具体的概念,怎样也难不倒他。再举数学教具的例子,乘法、除法都可以拿来让孩子操作,用很简单、具体的方式「摸」出答案来。

所以,我的女儿常常说:「数学好简单喔!」她绝对不是吹牛,我想如果把蒙特梭利教具拿给你们的孩子来操作,结果也是一样,你们的孩子也会说数学好简单!记得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看一下国小的数学教学进度,拿三年级的测验卷来给她试试看,结果她都会做,因为她已经了解什麽叫「位格」,知道数字的进位概念。位格就是十位、百位、千位等,当时她要算到百万,也都没问题,因为位格的观念只要一弄清楚,就很容易应用。所以在智慧的养成方面,蒙特梭利的教具不论是数学、语文、科学或其他学科,都是一样,能够很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效果非常好。

品格与智慧相辅相成,有了智慧却没有品格,将是人类的大灾难。蒙特梭利的「新儿童」让我们看到,孩子经由专心的工作,会经历一种转变(正常化),从而发展出一群喜爱秩序、自动自发、专注、自律并且快乐的儿童。就如同蒙特梭利的说法:「我们的学校一开始可比拟为疗养院,儿童在这儿发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心智健康。」

日常生活教育中,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应对进退的各种礼仪,包括开关门、接电话、接待客人、以及擤鼻涕等等,这些小事累积起来成为一个有品格的孩子,这也是我们作父母亲的责任。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

蒙特梭利的教育偏重个别教学,依照每个孩子不同的需求而设计,没有课程表。家裡如果有两个孩子以上的父母亲会发现,同样都是父母所生,可是两个孩子的个性、喜好、资质却都不一样。我们家的孩子差更多,老大学什麽都很快,才教她数字一到十,她一天就学会了,之后怎麽考都考不倒;老二就不一样了,同样的一到十,他学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我还为他设计了各种延伸变化,让他反覆练习。这样经过一年,他好不容易才学会了。您想,一天和一年,这其中的差别有多大?!如果我事先就计划好课表,他能「装」得进来吗?

妈妈们听了或许会很烦恼,不要课表到底要怎麽教?只有一个秘诀,就是尊重、跟随孩子的引导,让孩子「告诉」你。父母亲从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就会发现他现在对什麽有兴趣,你就赶快做学习纪录,马上介绍他适合的教具。举个例子,我儿子做数学的加法板时,算1+1啊,1+2啊,他用长条木板来算加法,突然,他发现:「妈妈,有好多答案都是9!」因为他在写9这个数字时,印象特别深刻。我耳朵一竖,立刻乘胜追击:「真的吗?好啊,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可以凑成9呢?从1开始,1跟什麽可以配成9?那2又跟什麽配成9?…」我和儿子两人就把哪些数字木板可以配成9的延伸变化通通摆出来,然后,又进一步发现「1+8和8+1的答案是一样的」,长条木板放在一起比比看,「喔,是一样的。」就这样,他又了解数学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原来:1+8和8+1是一样的,2+7和7+2是一样的。

  7.教师是一个引导者

蒙特梭利认为,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一个引导者(director)。我们要好好观察孩子,跟著孩子走,顺著他可以学习的东西,把教具适时的带进来。

做父母亲的也一样,我们要牢记,自己是一个引导者、是一个观察家,而不是一个「教」的人。我的两个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会的。」因为是他们自己从做中学会的,再用前面提过的例子来说,我儿子操作数学教具时,有几个答案都是9,那是他的发现。孩子自己的发现,远比大人告诉他的学习效果好,而且好上几倍!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妈妈,我自己会的。」你应该把这句话当成是一句恭维,代表你教育成功的指标。就这一点来讲,我们非常需要一次心灵改革,不要再把自己当成权威角色,而要退居隐密地方,当一个成功的引导者。

在蒙特梭利幼稚园裡,可以见到这个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你不会听到老师大声喊著:「不要吵了!」代替的是,老师轻声细语跟孩子说:「现在是安静下来的时候。」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将来可以当老师,因为我觉得自己的音量太小,一定管不住孩子。没想到我可以当个很好的蒙特梭利老师,这样刚好符合引导者的形象。大人轻声细语,小孩子也会跟著轻声细语;你越大声吼,孩子也越大声吼回去,他都学你的。别忘了,孩子是最佳的模仿者。

  8.配合儿童的环境及丰富的教具

蒙特梭利的教室都有精细的设计与规划,教具摆在儿童拿得到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在「居家环境的设计」单元,会有更仔细的讨论,还有实际的照片可以看。你们知道吗?谁是第一个想到在幼稚园裡,摆放适合孩子尺寸桌椅的人呢?就是蒙特梭利本人。她主张在一个配合儿童的环境裡面,需要摆放小桌子、小椅子、小柜子,给孩子主动去使用。在这样的环境裡,蒙特梭利说:「儿童可以脱离成人不当的干预,根据成长的定律,去过自己的生活。」

谈到丰富的教具,是一个准备好的环境必备的东西。蒙特梭利不只是一个哲学家,她还是一个实践者,她创造发明了无数种的教具,我个人所学过的教具就有一千多种,还不包括「延伸变化」。

这裡简单说明一下所谓的「延伸变化」如何应用于不同的孩子。以我儿子学习数算0-9的数量为例(教具名称为纺锤棒盒),他不喜欢用冰棒籤来算数量,我只好动脑筋来个延伸变化。对了,他喜欢玩小的模型军人,那我就把他的玩具拿来取代,做成数算数量的教具,结果他真的乐意操作了。再举一个例子,我今天拿绿豆让孩子做日常生活教具「舀豆子」的练习,那你说,孩子比较喜欢彩色珠子,换成珠子可不可以?当然可以。所以一项教具的基本原理把握住了,根据不同孩子的需要与学习状况,就会有很多延伸变化出现。父母亲因此就会变成一个动脑筋的人,一方面观察孩子对什麽有兴趣,一方面不断动脑筋,教具就会不断开发出来。这也是当一个蒙特梭利老师很有乐趣的地方,因为不断看到每个孩子的需要,就会有新东西开发出来,做父母亲的也是一样,可以针对自己的孩子来特别设计。

  9.摒除奖惩制度

接受蒙特梭教育的孩子,从工作中就已得到满足和快乐,且有自尊和荣誉感,所以每天都有学习、收穫和成长,是很忙碌的工作者。物质的奖励对他来说已经觉得没必要了,他爱工作胜过爱糖果、玩具,他的精神早已提昇至更高层次了。

但在刚开始使用蒙特梭利的教学方式,来带领孩子工作时,孩子很可能没兴趣,因为他还没有养成工作的习惯。这就像刚上蒙特梭利幼稚园的新生一样,也是混来混去,因为他还没有找到他喜欢的教具。一旦孩子找到真正吸引他的一项工作时,他就会非常投入,那时候,你会看到孩子很专心,而且渐渐喜欢工作。到这时候,如果你跟他说:「等你做完这项工作,我就给你一颗糖果。」其实对孩子来说,这已经不重要了。因此,奖励并没有必要,孩子从工作中会感到满足、有收穫,他不需要你给他任何奖励。

至于惩罚,我们主要是指体罚,那根本都不需要了。想一想,孩子为什麽会做出偏差的行为呢?那是因为他的能量没有导引到正常的工作上去。我们常常看到传统幼稚园裡有一些「小滑头」,因为学的东西太简单,可是又被迫要跟著大家一起行动,实在太无聊,当然只有捣蛋了。我发现,很多爱捣蛋的孩子其实都很聪明,原因就出在他的能量没有被导引到正常的发展方向去。所以,当蒙特梭利教室裡的孩子已经投入他的工作,很专注的时候,外来的奖励跟惩罚其实都已经不需要。孩子自己有尊严,他会自动自发,他很有学习的意愿,外来的动力根本不必要了。

  10.注重日常生活教育及感官教育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