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该不该让孩子上早教班?最好的早教到底是什么?

该不该让孩子上早教班?最好的早教到底是什么?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早教班到底该不该上?”几乎每位妈妈在孩子一岁以后都会问这个问题。我也为此迷惘过,带乐乐上了两年早教,应该说“早教是必须的,但早教班并不等于早教。”早教的本质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孩子在早教班学到什么具体技能和知识。

“早教班到底该不该上?”几乎每位妈妈在孩子一岁以后都会问这个问题。

我也为此迷惘过,带乐乐上了两年早教,应该说“早教是必须的,但早教班并不等于早教。”

早教的本质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孩子在早教班学到什么具体技能和知识。

换句话说,如果家长有正确的早教理念,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想让一两岁的孩子通过早教班学到知识和技能,或者想通过早教班让孩子学会分享和自律,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该不该让孩子上早教班?最好的早教到底是什么?

1、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高晓松的这句名言也适合3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理应自由的玩一些“无用”的东西,而不是充满目的性“开发智力”。因为孩子和成年人的视角不同,宝宝常常被父母认为毫无意义的事物吸引。

最好的早教启蒙是自由玩耍,但大多数早教班的授课模式给孩子约束太多。早教班基本都是在一个密闭的教室里,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围坐在地板上,跟着老师做同样的动作,或者触摸老师指定的教具。

我带乐乐上早教课时,最大的感触是孩子们对课堂设计并不感兴趣,反而被教室里一些细微不起眼的东西所吸引。比如游戏垫之间的孔,他们可能不被打扰的抠上二十分钟, 还可能反复试图将教室地面上的小纸片捡起。

当我们把一个正在抠洞洞的宝宝强行抱过来模仿老师的动作时,就粗暴的破坏了他的专注力和探索力,限制了他的自由。

蒙台梭利在她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全书》中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位母亲拿了一堆明信片给孩子看,并耐心的讲解每张卡片上的图案,可是孩子并不感兴趣,只是一直喊着“叭—叭—”。母亲就认为孩子一定想看汽车的照片。

可是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汽车的照片,突然孩子紧紧捏一张明信片,指着图片上一个小黑点说“叭—叭—”。母亲才恍然大悟,这个小黑点就是一辆很隐蔽的黑色汽车的远景。

原来儿童与成人拥有截然不同的视角,如果成人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强迫孩子参加一些自以为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扼杀孩子的天性。

2、最好的早教教室是大自然和充满爱的家。

最好的早教不在教室里,而在大自然中。大自然蕴含的信息远比人类创造的信息丰富、复杂。大自然不仅给予孩子智慧,还赋予孩子创造性的灵气。让孩子在蓝天白云、花鸟鱼虫间去感受和体会真实的世界,远比把孩子关到一间教室里模仿小猫小狗叫好得多。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写到小林宗作老师让孩子们穿最差的衣服来学校,原因是最差的衣服不用担心被弄脏或者刮破,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撒野疯玩。

人是大自然的精灵,灵动之处在于对生命的感知和融合。大自然中的孩子内心是自由而有序的,情绪是快乐而平和的。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从美丽的星空到广袤的大地,帮助孩子拓展视角,更深入地去探索所处的世界。如星星眨眼、花开花落、蚂蚁搬家、老鼠打洞等发生在地上的神奇事情,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3、最好的早教老师其实是家长自己。

早教要尊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尊重其不同的个性。孩子的发育情况和个性只有家长最清楚,早教机构一般是根据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论上的发展规律来教的。

以敏感期理论为例,很多早教机构和家长都误认为敏感期是每个孩子在固定的年龄必经的,一旦错过就追悔莫急。甚至有的早教机构把敏感期作为吸引家长的噱头,过度神话早教班的重要性,其实这只是一种商业手段。

那么蒙台梭利本人和孙瑞雪老师对敏感期理论阐述的核心是什么呢?

精神胚胎、爱和自由的教育环境。

精神胚胎伴随着婴儿的出生来到世上,其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

实际上敏感期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律,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精确的时间表,不同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也因人而异,也就无法主动地操控,只能通过孩子的自发行为去发现,孩子目前正处于什么敏感期。

大多数早教机构只是参考儿童的一般规律来启蒙教育的,并无针对性,老师也未必受过正统的早教培训。所以如果您是一位尊重孩子个性发展的家长,就不要对早教班的启蒙教育报太大的希望,否则可能会失望。

4、最好的启蒙教育方法是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

早教机构主要是通过教孩子做规定动作、操作老师规定的教具器材、按照老师设计的游戏程序来引导孩子。其实这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要求有点高了。

我们来看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做什么?

吃手、咬东西、拍打物品、漫无目的的爬来爬去,或者走来走去、抠树洞、捡树叶、走楼梯、上下坡、甚至执着的还原物品的摆放顺序、躲猫猫,乐此不疲的重复这些成人看来无趣而没用的活动。

毫不亏张的说,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最好的早教方法就是让他尽情的吃手。他正在经历人生中的第一个敏感期—手口敏感期。这是本能,无需教导只求不阻止。

对于0.5-1岁的孩子,最好的早教方法就是让他自由自在的爬来爬去。孩子会翻身后,会不由自主的想通过爬行离开原来的位置,他在试着通过运用脚来接触更为广阔得未知世界,这种探索也是本能,无需教导只求不阻止。

对于两岁左右的孩子,最好的早教方法就是让他不知疲倦的上下楼梯,爬坡上坎,哪儿不平就往哪儿走。他经历着空间敏感期,感受着重复带来的快乐。

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最好的早教方法就是帮助他维持事物应有的摆放顺序,帮助他还原事物原有的完美状态。他的执拗让我们头疼,是因为他正经历着秩序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完美的追求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无需培养只求不破坏。

儿童有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传统观念中的教与灌输,可以教给孩子概念性的东西,但这些知识稍纵即逝,不会内化为孩子的一部分。只有孩子自发捕捉到的事物才能给孩子带来最深刻的感受,从而内化为意识中的一部分,达到真正的启蒙教育。

真正的蒙氏早教认为“强烈、外在的刺激会引起儿童的注意,但这其实仅仅是一种无关紧要的现象,它与儿童内心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儿童的内心才是决定其发展的真正动力。孩子的自我发展只有靠自由的环境。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全书》

所以,家长们,如果你们在考察早教机构的时候,发现这个早教机构的老师总是强迫孩子配合她的课堂活动,甚至告诉你敏感期一旦错失就不可重来,那你一定遇到了一个假早教。

5、最好的情感启蒙是有效的亲子陪伴和父母相爱的家庭环境

我们都能发现一个情况,孩子晚上跟谁睡,就跟谁更亲一些。为什么?陪伴和照料能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

0-6岁,情感发展的核心就是安全感的建立。过去有一种观点是孩子哭了,你不要抱,越抱越哭。你不抱他,也许经历了几次,眼下他不会再哭了,但你可知当一个内心情感发育不成熟的孩子把眼泪硬生生的憋回去的时候,是受了多大的内伤吗?日积月累是要人命的。所以情感的接纳才是情商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父母的爱和陪伴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有的家长工作繁忙,收入也很高,就是平时很少陪宝宝。为了弥补,就给孩子报早教班,因为听早教班老师说,早教课可以促进亲子互动。但是如果我们平时都很少陪孩子,又怎能把希望寄托在早教课短短的四十分钟里。

早教对孩子的早期启蒙非常重要,但早教最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和意识,离不开家长的自我教育。

早教是必须的,早教班却因人而异。好的早教班锦上添花,差的早教班足以毁了孩子的好奇心、压抑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孙瑞雪老师说“儿童的智慧是天然的,只要让孩子不受打扰的成长,给他爱和自由的环境,孩子的敏感期就能得以保护,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