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这样教孩子“感恩”,只会将他越推越远!

这样教孩子“感恩”,只会将他越推越远!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3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我们不再说:“我是为了你”,就能开始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当不再刻意强调付出,爱就能轻松地流动起来。

有位妈妈并不赞同把孩子压岁钱单独存起来理财的观点。她说,我会没收孩子压岁钱,拿去交学费,支付他的生活开支。用完之后,我还会告诉他,你看,你的压岁钱远远不够,我要给你垫付更多。

看得出来,她一定要让孩子感觉欠父母很多,由此突出她的付出。

抱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并不在少数,强调付出是为了给孩子灌输“回报思维”。

当我们给孩子择到更好的学校,我们向孩子强调自己付出的财力心力,期待孩子回报我们优异的成绩。

当我们给孩子洗衣做饭甚至自己不再上班,也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奉献,期待孩子领了这份情,更听我们的话。

上文中的例子也是如此,压岁钱也许不少,但是比起养孩子的开支,这些都是九牛一毛。孩子了解了这些,一定会内疚,然后加倍孝顺、感恩吧?

看起来没毛病,实则远远偏离了爱的本质。爱本是自然而然的流动,为何要筑起坚硬的枷锁束缚、要求对方?

父母之所以这么强调,是怕不说出来,孩子便感受不到。果真如此吗?

朋友S与我分享了她的成长故事:

中考结束那年,她2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但花上大几千能进入扩招。S至今还记得那个暑假,妈妈从银行特意取出厚厚的百元大钞,摆在她的面前,她们娘俩并排坐在床边,妈妈一张张地数,数了很久,她故意用这样的方式让S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教育S钱的“来之不易”,期间还搭配上小声地抽泣,对S的责骂。

S旁观整个过程,有自责、有内疚,但更多感觉自己像个麻木的傀儡。现在回想起来,S才明白那些许的麻木是对强加于她的“愧疚感”天然的抵触,也有一丝该说的都被妈妈说了,我们互不相欠的微妙情绪

如果妈妈不当着S的面数钱,难道S就不知道难过吗?当然不会。我相信S一样会自责、内疚,在这件事情上看到父母的付出。而这时候,因为S是用心在感受爱,反而更加有内驱动力。

沉重的爱背负太久,会让人想逃离。亲子关系如此,夫妻之间亦是如此。

去年,心爸的工作发生调动,要从我们生活了好几年的城市,搬去于我们来说完全陌生的西安。当然并不是强制,全靠自愿。这对于他的职业发展是好事,但想到要与熟悉的城市要好的朋友分开,第一次得知这消息时,我还是忍不住哭了。

这样教孩子“感恩”,只会将他越推越远!

虽早就做好初来乍到要承受孤单的思想准备,可现实生活远比我想的难捱。去了西安之后,纵使我常在小区活动,增高“曝光率”,又努力在社区微信群发言,但限于全职妈妈生活的封闭与局限,加之住在一个十年的老小区,少有低龄的孩子与年轻的妈妈,我始终没有交到朋友。为此,我常常怀念在之前与小区的全职妈妈们一起带娃聚餐安排出游的开心时光。

每天与孩子为伴,没有任何的人际交往,抑郁的心情积攒久了,不免与心爸发生矛盾。那天,他劳累地回到家,我执意让他带娃而他想休息片刻时,我的情绪一泻千里,仿佛自怜于自己的付出无人体谅,我哭着喊道:“要不是为了你,我至于这样吗?”

话一出口,却令自己厌恶不已。无论我想表达得多理直气壮,都掩饰不了内心的无力。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站起来抱抱我。又让我去房间休息一会,他来陪心心读书。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体会到内心负面情绪逐渐地消散。看着深邃的黑夜,我扪心自问,自己这么说,到底是想得到什么?我无非是想表达“我累了,需要休息,我孤单了,需要你的理解”,那又何必把自己塑造得那么伟大,借机去捆绑他人的爱?

难道这无条件的支持背后真的只是我单一的付出吗?不,并不是!我做这个决定,是因为这与我的价值观相符,我希望他能实现更好的自己,也希望我们能尽可能多的体验人生。我有付出这不可否认,但这都是我自愿的。既然这样,又何必给自己带上高帽?指望着别人对你感恩戴德?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抱怨过,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社交,只不过多了份随缘的淡然。现在的我才知道,在某个时间点遇见怎样的朋友,时间早已安排好了一切,生活就在这样的不紧不慢中徐徐展开。

当我们不再说:“我是为了你”,就能开始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当不再刻意强调付出,爱就能轻松地流动起来。

回到亲子关系上,我们也可以如此。坚持母乳,坚持给孩子做营养饭菜,我们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创造好的条件,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因为爱你,我愿意这么做。

当我们不再要求孩子回报时,更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在这样高质量的爱的滋养下,孩子也便具有了爱的能力,由此流动而来的反而是最自然与最动人的爱。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