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却给了他们“二手的”人生?

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却给了他们“二手的”人生?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9.8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区里孩子多的地方听到最多的就是“当心!”“慢点!”“回来!”看到的是一双双担忧的眼睛。从担心跌倒到担心交往吃亏,从担心学习到担心工作和恋爱结婚,父母用担心的目光编制了一个牢笼。

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孩子越来越乖,然后慢慢失去感觉。而感觉难道不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吗?否则怎么能够听得懂春天的风、秋天的雨、彻骨的痛?守护得过多,孩子就只能过上一个“二手人生”。

对于突破这个限制,艺术、自然和生活本身都是一个唾手可得的途径,让我们重新思考、观照自己的局限性——在写字楼和城市生活里,所谓文明人的局限,以及育儿当中戴上某个流派理论帽子的局限。好的艺术教育对于个体体验的尊重,自然教育强调的体验式学习,都抛却了概念的单向灌输,注重个体内在能量的生长。

三毛在《塑料孩子》这篇文章里说到和外甥、外甥女们一起旅游的经历。远道巴巴地跑去看海,却因为“怕蛇”“数话梅”等原因,只是探头看两秒大海“礼节性地欢呼一下”,她感慨“城里长大的孩子,最大的悲哀在我看来,是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这就是自然教育领域提到的“自然缺失症”。除了容易肥胖等迹象,最大的问题是失去了欣赏大自然的美的能力。虽然这其实不是医学范畴的一种病症,但对于地球上繁衍了N年的我们其实是个大问题。

我理解的人的成长,在儿童早期阶段,用极速发展中的感觉器官接触、观察、搜集、积累各种一手体验,这些体验(爬、跑跳、呼吸、触摸……)越充分,一个人的感觉图书馆“馆藏”越丰富,对自身的成长就越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还要体会更多情感层面的“馆藏”,高兴、愤怒、失望、悲伤……所有这些丰富的一手经验积累,都会帮助我们日后的“学习”。让我们通过阅读、独立思考、交流、观察以及抽象概念的学习,突破“肉身”的限制,成为更加完整的“人”。

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却给了他们“二手的”人生?

儿童早期和艺术发生的关系也是一种一手体验。看到其他艺术家如何把个人的情绪和体验转化为艺术作品,并且尝试探索自己的内心,自己用给的材料,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而非概念化的儿童画。

在为幼儿园项目做准备的时候,我接触了一家初创的设计公司,和两个国外学习、工作过的设计师合伙人交流理念。女生提到了她作为基督徒去主日学校帮忙照看小朋友的经验:“我教他们画了一朵花之后,我发现所有的花画得都是一样的!我毁掉了他们对世界上花这件事的感受,在我教之前,每个人的花都是那么特别!”

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却给了他们“二手的”人生? 第2张

带他们去大自然,允许他们去触摸,允许他们动手探索,让他们的热情去引领。一个好朋友把一岁多的宝宝送进一家特别“高大上”的幼儿园,我问她这家幼儿园好在哪里?她说,每天每个时间,孩子学什么开发什么都安排得非常详细,家长可以知道孩子每天学到了什么。比如看图片认识了小花猫小花狗……如果有任何一家机构告诉你,给一岁的孩子安排了每天非常精确的“课程时间表”,可以说这是严重违反了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不仅是上“课”而已。孩子如何储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手经验,这些经验只有在亲手触摸、亲耳听到,全身心真正地体验之后才会发生。

这让我也想起常常和教育同行笑谈的一个例子:一个科技公司开发的产品,在一个会议上,负责人在前面展示,孩子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去模拟和学习在屏幕上过马路……这不是飞行员的模拟飞行,他们是学龄前的小朋友,带他们去观察交通、车辆,和他们讨论怎样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这很难吗?游戏里,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你”被撞飞,然后游戏可以重来,但在现实中并不是如此。

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却给了他们“二手的”人生? 第3张

有时候我们给孩子太少的信任。很有经验的老师提到,她曾经工作的学校附近没有操场,需要带着孩子穿过几条交通繁忙的马路去公园。老师们没有选择让孩子拉着常用的防护带,她们希望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拉着同伴的手过马路,走路到公园去。给孩子空间,让他们体验,为自己负责、做决定。

想起在一个妈妈群里大家讨论是否要给孩子每天一个小时的闲暇,课程太多,实在没时间。好多妈妈都说,一个小时太奢侈了!过度保护,被隔绝了真实生活的孩子,一手体验储存少到可怜,于是学写作要看范文,表达的是自己未曾体验过的虚假感情……为什么浪费生活这个最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把学习放到一生的时间轴上,就不会有搜寻救命稻草般的急迫,有意义的学习就是一条兴趣引领的绵延不绝的路,而不是达到某个目标就虚空下来,费尽十几年的时光,爬上顶峰,考入名校,却一片迷茫。

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却给了他们“二手的”人生? 第4张

这些基于热爱的开放、主动的探索,或许从许多方面看都不是最完美的呈现。这个过程除了高品质的学校教育,更有价值的是父母的陪伴。一个朋友把读一年级的孩子送到寄宿制国际学校,每天在朋友圈发着她的思念,我忍住不要打击她,请给自己多一点信心,妈妈和他多在一起带来的养分超过任何一所学校所能给予的。

儿童早期的成长和变化是突飞猛进式的,忽略了亲密的陪伴,会轻易错过很多有意义的时刻。

作为孩子的生命合伙人,我们热爱生活,那就和孩子一起去成就他的样子,一起去全身心倾听,发现每天的意义,被滋养,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