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中国特色“丧偶式育儿”?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中国特色“丧偶式育儿”?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6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妈妈在听到“丧偶式教育”的时候都觉得形容非常贴切,可能我们乍一看会觉得有点可怕,这么说是不是严重了点?但对比一下就能发现:周围的爸爸们回家能主动带孩子的实在是太少了,基本不是在我们碎碎念的唠叨中不得不去管一会儿,就是理所应当地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好像孩子就是妈妈的私有财产,吃喝拉撒都该是我们一手包办,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国特色“丧偶式育儿”?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不管事”爸爸+焦虑妈妈,是如何形成的?

前阵子有个台湾的网站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家庭主妇重度抑郁,丈夫:没有压力怎么会?》,简略来讲就是当一个很普通的全职妈妈最后患上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心理医生在和她的丈夫的谈话中,找到了症结所在。丈夫说:她又不用早起上班,所以家庭上这些琐碎的事情肯定都是她完成啊,我回家后干什么?我在银行忙了一天都累惨了。

现在都是21世纪了,竟然依然还有大把大把的男人们认为:带娃是女人的活,我一个大老爷儿们怎么好掺和呢?这绝对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如果你的老婆也在上班,凭什么她在白天忙完工作累成狗,回来还要兢兢业业地带娃?你是付她薪水了还是给予支持理解了?

如果你的妻子就是一名全职主妇,你知道现在家政市场上请一位每天不光承担家务还能独立带娃的阿姨,费用是多少吗?你有什么资格不尊重她们的劳动成果,劳动您大驾帮忙陪下孩子,是耽误您出席中南海国家会议了还是害您没法拯救世界了?

中国特色“丧偶式育儿”?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第2张

爸爸们的这种认知偏差,主要是因为社会主流意见对妈妈和爸爸的角色有不同的“期待”。我们总能非常神奇地看到,妈妈们好像整天都要考虑如何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妈妈,同时还能完美兼顾事业与家庭;而一个好爸爸的标准是如此之低,丝毫不需要你每天24小时围着宝宝转,只要你能抽时间、帮帮妈妈的忙就好。以至于会有人直接吐槽:为什么男人带孩子会被夸好爸爸,女人带孩子就理所当然呢?

父亲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意义?

孩子的养育和成长是整个家庭的责任,三口之家是一个稳定的关系结构,任何人的缺位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同样在教育和情感传达上,父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们一直将父爱比作一座沉默的大山,它强大稳固,能阻挡外面的一切风风雨雨。它代表着坚定和安全感,这种感觉是妈妈无法给予的,妈妈更多的是细腻温柔的呵护,而爸爸对于孩子未来的影响将更为深远。

栗子妈相信,一个在健康和谐的亲子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能最大程度地保存那些美好善良的品性,这能帮助他以后抵御那些来自负面心理的攻击,自信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所以爸爸们,不要回避你作为父亲的责任,不要借着”我要赚钱“的幌子就在家里当甩手掌柜。

中国特色“丧偶式育儿”?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第3张

很快地,孩子一会儿就长大了,如果你错过了这段时间,以后将很难重新跟孩子建立很深的联系。与其将你的时间浪费在与一些狐朋狗友聚会喝酒中,或是那些看起来根本没什么意义和价值的工作中,真的还不如回家陪陪孩子。

不要觉得这是件拉不下面子的事情,相信我只要你真诚耐心地照顾宝宝,你首先会懂得你的妻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也不会讲出那些不理解的、伤人的话;其次在与孩子这种细水长流的相处中,你会同样欣喜于孩子的成长,想想以后你可以把自己热爱的东西教会孩子,带他去体验更广阔的世界和认识新奇多样的事物,这难道没有价值吗?

很多爸爸之所以不愿意带娃,就是因为处理那些看起来琐碎细小的事情非常的费脑筋,换尿布、晚上起夜温奶喂奶、带宝宝出门打个预防针等,但你和孩子情感的连接就是在这堆丝毫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不经历这个过程你无法学会和孩子相处,甚至在孩子哭了的时候,你可能都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中国特色“丧偶式育儿”?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第4张

时间并不能限制你在带娃这件事上的付出,重要的是”心思”和“心意”。是枝裕和导演在《如父如子》这部电影里就刻画出了两种父亲,一种就是大城市典型白领阶层的父亲,他为家庭提供了相当好的物质保障,但他只会用严厉、刻板去和孩子沟通相处,平常父子独处都非常尴尬;而另一个是在小镇上开杂货店的普通父亲,事业上可能没有那么成功,但他用着全部的热情去陪伴家里的孩子,带孩子去乡野间玩耍,俨然成了一个孩子王。

当这两个家庭的孩子因为错误需要互换,同一个孩子体验过两种父亲之后,孩子当然非常自然地选择了后一种。所以爸爸们,你们还是执着地想要成为前一个看起来很失败的父亲吗?

Tips:不要帮助爸爸变成家里的隐形人

我们之中有些妈妈在看到爸爸不愿意带娃的情况之后,很容易产生一种想法:因为你不管,那你在不在都无所谓。久而久之,我们自然会将爸爸推出带娃的圈子里,形成“你不管-你不懂-你就不要插手”的态度。但其实在有了孩子之后,男人转变角色的会比女性慢一些,我们首先要创造机会让宝爸们充分与孩子相处,有些小事情也许我们之间商量一下就能让爸爸参与其中。男人可能本身是欣然参与的(但不会讲出口),但显然我们这种漠视的态度让他们受到了打击,这样的结果就是爸爸游离在家庭之外,我们把他们越推越远。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