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童年,就该让孩子大胆去玩

童年,就该让孩子大胆去玩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7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童年,就该让孩子大胆去玩

编者的话:父母越来越忙,陪孩子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内心望子成龙,给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六一儿童节”,家长们更应该知道,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会陪伴的父母,应该在平时就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本期,我们邀请正念育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签约心理咨询师郑莉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肖震宇博士一起帮家长们重新发现玩的价值。

六成父母没时间陪玩

“爸爸,你什么时候陪我玩?”“乖,爸爸要忙完工作才能陪你。”“爸爸,你能挣多少钱?”“为什么问这个?”“我想借够爸爸挣的钱,好让你不工作,陪我玩”……类似的对话让人心酸,却并不少见。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但如今的孩子不仅没时间玩,更缺乏父母的陪伴。

一份在中、美、英等25个国家进行的《玩耍报告》,对8000名家长与3000名7~12岁儿童进行了调查,他们被问及关于玩耍和居家生活的50个问题,结果显示,73%的儿童更喜欢和父母一起玩耍,而不是看电视;但93%的中国家长喜欢和孩子呆在一起,而不是陪他们玩。此外,62%的父母感到压力太大,没时间陪孩子玩耍。报告还指出,近半数父母认为玩耍应该有教育意义,在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有2/3的父母持有这种观点;17%的父母希望孩子在玩中学到东西,而不是单纯地玩耍。然而,51%的孩子更喜欢玩耍而不考虑学习。

不难看出,孩子愿意做的事情是和家长玩耍,而很多家长没有精力和时间满足他们的愿望。亲子之间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父母的陪玩过程不够顺畅。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自己陪不陪孩子玩不重要。然而,早期教育是潜意识教育,父母的陪伴会在人生发展中慢慢呈现出远期效应。

研究表明,年龄越小,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关爱的感受越明显。经常与父母互动的孩子更聪慧,性格更好,与同龄人的交往更顺畅。当我们以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时,他更容易接受,并能更多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尤其当我们需要去解决某些亲子冲突时,游戏是避免对抗的最佳方式。而不少“问题孩子”都出自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他们小时候调皮捣蛋,希望借此引起父母注意;长大后与父母逐渐疏远,感情“鸿沟”可能一辈子都弥补不了。所以,父母尽量在孩子小的时候多陪他们,因为成长只有一次。▲

四个原则快乐过节

正如《玩耍报告》中所说,大多数中国父母认为,单纯的玩耍是浪费时间,玩的时候还要学点东西,比如做手工劳动、阅读等。可孩子们并不认同这点。事实上,陪孩子玩要讲方法。

1.他的节日他做主。儿童节的初衷就是让孩子放松身心,释放童真。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选择想做的事。尤其是平时爱替孩子做主的家长,更要借机改掉包办的习惯。家长可以给一些选择,比如去游乐场、邀请小伙伴来家聚会、购买新玩具等。如果要求超出承受能力,比如家里容不下太多孩子、要的玩具太贵,家长可以跟孩子沟通,不能粗暴拒绝。

2.全家一起过。儿童节是全家人增进感情的好机会,一定要一起过。如果有一方不在,孩子心中难免失落,很难说过了一个完整的儿童节。建议父母带孩子一同去游乐园玩一天,或与孩子一起准备聚会,让他的朋友们参与进来,孩子会感觉很有“面子”。如果父母要上班,也应在晚上补个完整的儿童节。

3.尝试点新鲜的。比如,去郊外木屋住一晚,全家人一起仰望夜空,聊聊心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临近城市玩玩;一起参加夏令营或水果采摘,全家都参与进来。

4.做些有纪念意义的事。要想让每年的儿童节都不一样,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做些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比如,去旧书店中淘一套连环画;做一个详尽的宝宝读书绘本作为礼物,将孩子平时看的书的名称、作者、内容简介都写下来;定制一张石版画,把自己和孩子平时的生活场景画下来。▲

玩出花样记得牢

家长们希望孩子的儿童节过得有意义,这无可厚非,而且玩得开心跟过得有意义并不冲突。下面就推荐一些适合儿童节的亲子活动,给孩子们留下更深的记忆。

1.去乡下过节。现在很多孩子胆小、自理能力差。有条件的父母不妨带孩子去农村老家过节,让他们看看同龄的农村孩子是多么朴实、能干、自立,还能学会分享。爸妈还可以与孩子一起挖野菜,观察各种小动物、昆虫和植物,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2.小鬼当家。对于稍大的孩子,父母可以与他们角色互换,让孩子当一天的家,在父母的陪伴下完成买菜、做饭、收拾卫生等家务事,在劳动中体会父母平时操持家务的辛苦与不易。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活动全部安排成劳动,可以穿插一些愉快的事情。比如建议孩子请同学来家里做客,让他去张罗,做一次小主人。此外,父母要避免过于殷勤或过于被动,既不要在一旁死盯着,忍不住插手,也不要趁机忙工作、玩电脑,完全“放羊”。

3.一起做爱心义卖或捐赠。让孩子将闲置的玩具、文具、图书等整理出来,贴上价格标签,到小区摆摊义卖,收入以孩子的名义捐出去。也可以与他人进行互换,换回自己心仪的东西。

4.去做孩子一直想去,但父母没时间陪着去做的事。有的父母一年前就答应孩子去海洋馆、去绘画班等,却一直没时间践行。借着儿童节的机会,赶紧兑现自己的诺言。但需要提醒家长,这仅仅是“还债”而已,以后不要随便应付孩子,答应的事情必须及时兑现。▲

会陪玩,才是好父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肖震宇博士

陪孩子不能等到节日,而应该在平时做功课。

首先,父母要改变观念,不要觉得玩是浪费时间。有研究发现,玩商高的孩子成绩更好,身体更健康,更快乐。玩商是孩子玩耍能力的反映,可以直接提升自控力,拓展个人价值,发现生活的乐趣和奥妙。所以,父母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腾出至少半小时来,关掉手机、电脑、电视,全身心陪伴孩子。但不要刻意“寓教于乐”,而应摆正心态,孩子能学到东西固然好,单纯“傻乐”也未尝不可。

其次,由陪孩子玩转变为和孩子一起玩。被动的“陪玩”难免滋生不良情绪,孩子玩不好,家长还一肚子委屈。父母要转变看法,家里的各个区域都可以变成“游乐场”,比如收集废旧包装盒,做一些创意尝试等。大人们也能回归童年时光,借这个机会给自己减压。

再次,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发现,陪玩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阶。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岁内的孩子以练习性游戏为主,会乐此不疲地做一件事,比如拉着小车来回走、拿着拖布满地溜达等。家长要有耐心,设置一些各种动作重复出现的游戏,比如堆好积木后,拍照记录下来,然后推倒重来。3~6岁的孩子适合模仿性游戏。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父母可以陪着玩过家家或扮演医生看病、购物等角色扮演类游戏,帮孩子发展认知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等。7岁以上可以玩规则性游戏。此时是规则意识萌芽期,下棋、跳房子、丢手绢等,能帮助孩子强化规则意识。比如捉迷藏就能帮孩子从他人的视角去思考和看待事物,并学会遵守规则,像不能偷看、要等数到10才能开始找。▲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