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三伏天到了,家长该为宝宝做些事呢!

三伏天到了,家长该为宝宝做些事呢!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5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现在正处于三伏天时期,一不小心,孩子就可能会产生身体上的不适。所以,三伏天到底是个什么鬼?三伏天是节气的名称,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现在正处于三伏天时期,一不小心,孩子就可能会产生身体上的不适。所以,三伏天到底是个什么鬼?

三伏天是节气的名称,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而今年的三伏天出现在:2017年7月12日-2017年8月20日。

要想孩子过上一个愉快的暑假,还得多留心孩子的健康,预防孩子感染以下几种高发疾病:

一、暑热症

暑热症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5岁以上者少见,在南方气候炎热地区多见。暑热症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患儿多出现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等症状。该病与气温升高、气候炎热关系密切,发热期可达1-3个月,气温愈高发病愈多,且随气温升高而病情加重,秋凉以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

三伏天到了,家长该为宝宝做些事呢!

暑热症最明显的就是热度很少超过40℃,且服用退热药没有效果。这类患儿到环境温度较低场所后,体温会自然降下来。之所以会患上暑热症,与病原体感染没有关系,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高,而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由于自身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功能不平衡,加上汗腺功能也不足,出汗少而不容易散热。因此在六、七、八三个月高温天气里,就容易患上暑热症,待到天气凉爽即可自行痊愈。

宝宝本年患此病后,下一年通常会复发,有的宝宝会继续2-4年,不过会有所减轻,病程也较短。尽管此病能够不药而愈,但若不加强防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并且因为宝宝抗病能力降低,诱发各种并发症,如消化不良、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宝宝3天后体温不降,或出现其它伴随症状,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

天热时给小儿穿宽松、柔软、透气、吸汗性能好的衣服,以免影响身体散热。如果宝宝出汗太多,妈妈可给宝宝洗2至3次温水浴,浴时多擦洗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

夏日保持居室空气流动,采用空调、冰块等降低病室温度,室温保持在26-28℃为宜。饮食宜清淡,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可用冬瓜、西红柿、西瓜汁、或以红枣、乌梅煎汤代茶饮。高热时可适当采用物理降温,常用温水沐浴,帮助发汗降温。平时加强锻炼,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多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合并症。

二、感冒

夏季大人小孩都容易感冒,最常见的原因是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难以适应温度的骤变。另一个原因是假期期间公共场合人流密集,传播感染病菌的几率大。

如何预防

预防感冒,首先家里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27℃-28℃最好。另外一个关键点是避免时冷时热。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汗腺未发育成熟,对室内外温差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可以在孩子睡醒前或出门前,提早关掉空调,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温度的变化。另外,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也可以为孩子添一件薄衣,但切忌经常脱换,这样适得其反。

三、腹泻

夏季气温升高,人体的肠胃内消化酶会减少,胃肠动力降低。另外,如果孩子饮食不规律,贪吃过多的冷饮,而且开着空调睡觉,不注意腹部的保暖,容易使腹部受凉,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

三伏天到了,家长该为宝宝做些事呢! 第2张

如何预防

预防腹泻,少让孩子吃生冷、变质的食物。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分油腻、高蛋白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让孩子勤洗手。另外要避免孩子的腹部受凉,夜晚开空调注意一定要盖被子,尤其是腹部。

四、蚊虫叮咬

可能你会觉得蚊虫叮咬不算病,但是像我朋友的孩子整个腿都被叮肿了,还抠到出血了,估计你也就心疼坏了!夏天是蚊子最活跃的季节,逮住一个叮一个。而孩子皮肤比较嫩,一旦被蚊虫叮咬,马上就会起包。孩子一般都耐不住瘙痒,使劲抓挠,这种情况是很容易发生感染留下疤痕的,甚至还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如何预防

不管有人推荐多么好的驱蚊产品,我始终觉得蚊帐才是最好的,没有化学物质成分,而且防蚊效果是任何药剂都没有办法比拟的。孩子的房间要尽量少使用杀虫剂(在我家是完全禁用的);另外注意家里的卫生清洁,房子里的卡卡缝缝都得及时清洁,消灭蚊虫的藏身繁衍场所;同时及早修补好纱窗,做好防蚊工作。

五、 热痱

痱子也是夏天最让人讨厌,但又难以摆脱的东西。由于孩子的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如果不及时给孩子擦汗,容易导致炎症,形成痱子。

如何预防

预防孩子长痱子,关键在于降温、干燥、清洁。不要让孩子穿太多,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降低室温,给孩子穿着吸汗全棉衣物,保持皮肤的干爽,及时给孩子擦汗,便可避免或减少痱子的发生。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