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你的这种行为,正在毁坏孩子的专注力

你的这种行为,正在毁坏孩子的专注力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0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于是我问:
孩子有没有专注的时候?
妈妈回答我:
平时玩游戏还是可以专注玩儿的。她最喜欢室外游戏,老师反映她上课坐不住。
这个问题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孩子“专注力非常差”,却又能够“专注玩游戏”,那专注力到底是差,还是不差?
你的这种行为,正在毁坏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可以专注地游戏
具体分析起来,似乎是这样的:玩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事。可惜一个4、5岁的小孩并无太多自主权。
你带孩子去舞蹈学校,说,我们学跳舞吧。孩子似乎觉得还不错,也蛮好玩的。那么,玩游戏和学跳舞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我自己喜欢的,后者里头有一半是妈妈喜欢并期待的。
作业就更不用说了,那全部是妈妈希望我做的。
更形象一些说,好像是,在孩子面前有一大片草原。
孩子希望撒开脚丫去充分探索、尝试的时候,妈妈挡在孩子身前,并且说,“你得躲在我身后,去吃我指定的那一片草。”
看起来,这是为孩子好,根本上说,这是限制。因为事实上,孩子的生活本有更多的可能。
最要紧的是,父母若限制和干预过多,很容易把孩子的专注力真的“培养”的短。
心理学上有一个发现,若一个孩子平常的活动大多是自主、自动的,这个孩子也会是意志自由的,能够自如地控制自己身体的,动作的精度和协调更好,专注力当然也更高。相反,如果孩子的活动总是被控制,就会逐渐丧失主动的能力,缺乏探索的欲望,意志力薄弱,身体、心理(包括专注力)也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你的这种行为,正在毁坏孩子的专注力 第2张

对待孩子的探索,越少限制越好
聊到后来,这个妈妈承认:
确实一些事是我希望她做的,但是上课坐不住也是现实,我怎么做才能让她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安静的上好一节课?这个不解决老师会不喜欢她的呀。
妈妈的担心有道理。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我们希望孩子是被喜爱的,不仅仅被我们,还被老师、同学、她所处的外部环境。
如果得到好的认可,那孩子也一定会过得比较好。
然而,的确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并非很乖就一定会被老师喜欢;或者活跃了老师就一定讨厌。
记得小时我也不是个乖学生。小学老师们并不喜欢我。但上了中学,我不乖却表现出了很好的创造力,频获得老师们称赞。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做父母的,必须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作为孩子的妈妈,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你都能接纳她喜欢她。
而妈妈最终所面临的难题,可能并非是孩子会否被老师喜欢的问题,而是妈妈自己,如何面对老师或者权威的“不喜欢”。
妈妈如果能够撑住来自自己内心的、面对权威的焦虑以及压力,接纳真实的孩子的状态,并给以孩子情感支持,那么会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你的这种行为,正在毁坏孩子的专注力 第3张

妈妈一定要是哪个最接纳和喜欢孩子的人
从上面案例里头,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矛盾局面。
几乎所有父母都知道,专注力这项品质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不错的专注力。
于是他们花费很大力气想要去“培养”“训练”孩子。
但是,这种充满控制的刻意,反倒最容易在无形中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鉴于此,父母们不得不警醒。
以下是关于专注力的一些常识,分享给大家:
▌专注力维持时间
5-7岁15分钟左右,7-10岁20分钟左右,10-12岁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30分钟左右。以此参照,当你抱怨孩子不专注时,先想想,是否我们的要求超出了这个年龄孩子的专注力维持限度?
▌孩子发呆的时候,也是一种内在的注意
作为父母,很容易看得到孩子对于外界的注意,比如看书、搭积木、学习等,但经常忽略了孩子对于内部的注意,比如看起来的发呆、无所事事等——这其实是一种向内的专注力。
父母若不理解,就很容易打扰孩子,比如在孩子沉浸在内部注意中时,去跟孩子说话、叫他回过神来,问他在干嘛有没有在听等等。
▌特别提示
❶ 不随意打断孩子
❷ 给孩子的玩具不超过2个
❸ 把兴趣和专注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❹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❺ 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避免孩子注意力分散;
❻ 给孩子安排指示清晰及要求明确的事。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