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忙了一天回到家,孩子不和爸妈亲了?原来是你搞错了~

忙了一天回到家,孩子不和爸妈亲了?原来是你搞错了~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4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因为我们两家关系好,经常一起玩,孩子的奶奶我见过,曾经是位大学老师,退休后也一直不忘学习,思想很开明,能跟上现在的潮流,当初好友怀孕我去家里作客就看到孩子奶奶买了育儿书在看。后来孩子奶奶还加入了我们的育儿交流群,让我们一票人羡慕死好友有个如此好的婆婆了。加上孩子奶奶性格也挺好,很开朗,怎么说都不像那种会过度溺爱孩子的祖辈。

好友的孩子年龄也不大,现在2岁多,也不是那种很淘气的孩子。虽然好友这一年多产后复出了在努力拼事业,想着职位再升一升,让家里经济再富足些,孩子平日里多是由奶奶带,可是孩子并不排斥妈妈,就算好友出差回来也都是很亲她的。
于是,在好友牢骚发了一会儿后,我问她:“会不会是你这段时间马上要述职,决定是否能上,导致压力大,然后你的气场震慑到孩子了?你回家都对孩子做什么了?”
好友委屈地嘟囔着:“哪有?跟你在一起久了,你还不知道啊。我从不会让自己将工作压力或是情绪带回家的,上次升的时候比这次还紧张,我也没出现过在家怎样啊!这次也跟以往差不多,回到家就赶紧去抱抱孩子,想陪陪她。”

“那你是怎么陪她的?玩吗?”

忙了一天回到家,孩子不和爸妈亲了?原来是你搞错了~

“本来是想着呢,可是我一回去,正好她刚玩了会画画和黏土,我一看孩子身上都是颜料,小脸脏兮兮的,手指缝里全是黏土泥。她奶奶眼神不好,以往都是我给剪指甲,这次出差突然,忘记提前给她剪好就走了,结果那指甲就疯长了。所以我就忙乎着先把孩子给收拾干净呗,帮她洗澡洗头剪指甲。可是也不知道那天咋回事,本来挺爱洗澡的娃,那天死活不配合,最后好不容易洗好弄好居然不要我了,哭着跑去找奶奶。崩溃死了,想了她一周,回来居然不和我亲了。你说她这是2岁叛逆期延后了,还是咋的?”
好友边说,我边脑补着她描述的画面,不免心里充满了对孩子的理解。试想一下,一个跟你很亲的人,好多天没见了,本想着好好抱抱亲亲,玩一玩,结果一见面对方就把你提溜进浴室,又是洗头又是洗澡,还不准动地剪指甲。这番捯饬那感受会咋样?能好么?
我在好友说完后,问了她上面这番话,她不说话了,陷入了沉思。
其实现在不少爸妈都容易陷在这种模式中,尤其是职场妈妈。每天下班回家或是出差后回家,看到孩子,第一反应就是看看孩子身上那些问题:脸上脏了,衣服脏了,小手脏了,嘴里吃什么呢?对于大孩子则是关注着:作业做完没?怎么又在玩iPad看电视?···
这是我们自己的模式出问题了,是我们自己理想化了孩子,盼着一回到家看到的是一个乖巧干净的孩子,没做那些你不喜欢的事儿,捧着书在认真念或是安安静静地在玩着玩具···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理想模式。可实际孩子并不会完全如你所愿,比如他刚好用手抓着吃完一块巧克力饼干满嘴满手巧克力,或是正好画完一幅画满身油墨水彩颜料,或是正好蹦蹦跳跳了一阵全身大汗淋漓···可是那个时刻孩子是放松的、快乐的,和那一刻奶奶或是其他照顾者的状态是一致的。而你的到来,孩子要立刻进入另一种模式,接受另一种照顾:洗干净、安静待着或玩。想必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接受这种转变,也不喜欢这种切换吧!这和正开心地玩着焰火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没什么区别哈!
所以问题其实出在我们自己身上了,我们想着要陪孩子,好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来享受亲子时光,可是别忘了之前一直告诉大家的,高品质的陪伴首先是要无条件接纳对方,全身心投入进去。以改变孩子为目的,不论是什么出发点,孩子感受到的或许只是控制和不被接纳,因为你的言行在传递给他一个信息:你不喜欢他现在的样子。这对孩子而言就是压力,他可不认为你的行为对他是关爱。没有人喜欢被压制,所以孩子自然会反抗,自然会选择远离你或逃离你身边。
所以各位,如果你下班回到家或是出差回来,进门后请不要将眼光放在寻找孩子的问题上,不妨放下包,先抱抱孩子,亲亲孩子,陪他一起做做他当时正在做的事情。然后等到陪孩子玩尽兴了,再试着切换模式,让孩子和你一起去洗手洗脸洗澡,或是去做作业看书等。相信这种方式,就算你出差再久回来,孩子照样和你亲密无间!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