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行为心理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4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家长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表现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孩子的心理因素,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心理。我们请教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请他们介绍了几个幼儿心理健康常识知识给家长们学习。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帮助孩子改掉吃手的坏习惯

家长会发现很多孩子都有吃手的习惯,这个习惯都产生在幼儿长牙的阶段,那时候是因为牙齿生长,牙床痒,宝宝用手去止痒。在这个时期家长若不制止,很容易让宝宝变成习惯性吃手。另外,心理专家分析宝宝吃手是宝宝心理变化的一种反映,很可能这个时候宝宝害怕,恐慌,紧张。所以当家长发现宝宝吃手的时候,不应该严厉的吓唬,训斥,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可以用关爱的方法,给他讲道理,引导他。

 2、帮助孩子改遗尿症

有一些孩子在大一些甚至5岁以后还不能有自觉意识的排尿,我们称之遗尿症。幼儿患遗尿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精神因素,由于孩子情绪紧张,过度亢奋而导致无排尿意识。家长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排尿训练来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而且要多鼓励孩子,不要在孩子遗尿后加以指责,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自卑心。

  3、帮助孩子纠正多动症

对患有多动症的幼儿,家长除了要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外,还要对孩子进行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通过纠正幼儿的偏常行为和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来改善幼儿的注意力,来培养良好行为,加强幼儿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4、帮助孩子改掉口吃

对于有口吃现象的幼儿,家长要注意不要过分的关注或谈论孩子的口吃问题,更不要训斥或嘲笑、模仿幼儿的口吃,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孩子精神的紧张。家长可以有一些具体的言语来矫正孩子的口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针对性的联系,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这样让孩子慢慢建立自信,口吃会逐渐好转。

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培养。在幼儿心智和情绪发展较为重要的阶段,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与孩子一起玩耍,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关心孩子。让孩子觉得家长是最可信任的,才不会让孩子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才不会出现自闭症的现象。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