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行为心理 > 这样管理孩子情绪,专治各种乱发脾气、不自信、胆小

这样管理孩子情绪,专治各种乱发脾气、不自信、胆小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4.5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这样管理孩子情绪,专治各种乱发脾气、不自信、胆小

三步管理好儿童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处于情绪的泥潭时,我们能做点什么呢?首先,我们说的“管理”情绪,而不是控制,因为“控制”两个字在预示情绪好似脱缰的野马,需要我们花额外的力气去压制。我们不希望孩子硬生生地把情绪压抑到潜意识深处,重要的还是要疏导孩子的情绪。

1觉察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面对孩子的这样一个状况的时候,你去觉察你自己是平静的,还是烦躁的,还是想到这孩子怎么这样啊?烦死了,他怎么就不能停下来呢?你就想着要过去教训他了。当你觉察到你的情绪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不是处理孩子的情绪,是处理你自己的情绪。一般来说可能我们很多的家长面对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一开始可能还好,还能保持平静,但是孩子如果闹得时间长一点的时候,往往家长就开始比较烦躁,然后就开始跟孩子发脾气了。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你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让你自己保持平静以后,我们再去处理孩子的情绪。

2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他获得支持的途径是比较少的,越小的孩子他越是需要依靠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来获得力量。我们对孩子的接纳程度,我们对他的爱就构成了孩子形成自尊、自爱、自信、安全感,以及其他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础。如果我们不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有时候不会解读为“我这个情绪,我的妈妈不能接纳”,他会解读为“我的妈妈不能接纳我,我不够好”。这样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就会比较低,就会形成一种我不值得、我不配得的这样的认知,成年以后,自我的价值感会比较低一些。

有条件的接纳、有条件的爱的结果,就会让孩子们学会抛弃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愿望,而只是接受被父母赞许接纳的那一部分自我。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甚至拒绝自己的情绪感受,最终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将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情绪的时候,只有让孩子知道无论他是什么样的情绪,都是被接纳的,孩子就无须隐藏那部分不受欢迎的情绪,无须隐藏那部分不受欢迎的自我,他就不会去否认和歪曲他的情绪、错误、弱点,他就能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自由地体验生活,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3允许他情绪的释放、流露

有一些孩子其实挺可怜的,当他在哭、在有情绪的时候,我看到有的家长是这样处理的,他们会说“你别哭了,你哭什么啊?这有什么可哭的呀?再哭我不爱你了,再哭就取消你什么什么样了。还有的孩子可能会在面对某些情境时比较恐惧,他会知觉到这个情境有害,就产生了恐惧的情绪,让自己离开,这是保护自己的一个方式。明明他感觉到恐惧,然后告诉他的父母,他的父母跟他说“这有什么可害怕的呀,这有什么可恐惧的呀”,就这样一句话,根本就不承认、不允许孩子这样情绪的流露,情绪的释放。所以在这里我要说的第三点,就是允许孩子情绪的流露,情绪的释放。

这是在给孩子一个让他体验情绪从产生到消退的完整过程,去发展他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不要过早地去干预,让他停下来“你不能哭”,当你让他不能哭的时候,有的孩子确实特别可怜。他特别难受的时候,还一边抽泣着,还要停止哭,我真的看过这样的情境。家长会觉得“你看我的孩子多听我的话呀”。其实当你用你的话语把他喝止住的时候,你以为他这个悲伤难过的情绪就没有了吗?他不是没有了,他还在,只是他没有得以释放、没有流动、没有疏解,你把他制止住了。那么情绪到哪里去了呢?它就储存到身体里面了,可能很多年以后,孩子们已经忘记了曾经有过什么样的事情,但是这个情绪的记忆还存到他的身体里,会对他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那个情绪他还记得,还没有被释放。

所以我们在面对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是阻止他,而是让这个情绪能够流动起来、流露出来,让他释放出去得以疏解。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孩子不伤害到自己,不伤害到他人,保证孩子的安全;还有一点就是不损害物品。在保证这几点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去自由地释放他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在于,其实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好像一个生命的种子,他完全具有去处理情绪的能力。所以如果我们过早地制止他、干预他,其实就是不允许这个种子生根发芽,不允许这个种子自己发展出情绪管理的一个能力。而事实上,当我们给孩子一个足够的空间,他完全可以通过体验情绪产生到消退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去不断发展属于自己的情绪管理的能力。有可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情绪管理的方法、方式和能力。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们要留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能够有自己去体验、发展自己情绪管理能力的一个过程。这个尤其对于小的孩子非常重要,决定着他成年以后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情商。

这样管理孩子情绪,专治各种乱发脾气、不自信、胆小 第2张

平复之后,别忘了沟通

不是说情绪闹完之后就完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跟他做沟通。做沟通的目的就是陪伴他帮助他构建他的认知,了解到他内在的需求和期待,并且探讨出更好的方式,这是以下的几步,那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1构建共同的认知

关于构建认知这一块,等他情绪平复了,我们可以跟他做一个沟通,说“你刚刚是为什么这么难过,为什么这么生气”。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们去商场,我的孩子要买一个大的乐高,其实在几天前刚买了一个,所以我不同意。这个时候他就特别生气,就又哭又闹的。一开始的步骤就是我刚刚跟大家说的,你支持他,去处理他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你的平静,然后用你的接纳、用你的爱去陪伴他处理好这个情绪。然后等这个情绪平复过来以后,我就会跟他说:“你刚才怎么生这么大的气呀?刚才没有买这个玩具特别生气对吧?”他就说:“是啊,我就特别生气,我就想要这个玩具。”我就跟他说:“你前几天刚买了一个跟这个差不多的。”他就说:“我的同学***都有。”其实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够了解到在情绪的背后,其实是有想法和观念的。所以在这里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别的同学都有,他没有。

我们之所以有情绪,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情有看法、有想法和观念,当我们对这件事情有不一样的想法和观念的时候,我们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这个时候我就会跟他沟通,然后我们通过这个沟通达成的了解就是“每个小朋友都可能有自己的玩具,而不可能每个小朋友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玩具,也正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有不一样的玩具,所以我们能在不同的小朋友那里玩不同的玩具,还可以交到不同的朋友”。当你从这样不同的想法和观念去看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情绪,这就是在帮他做认知的重建。

2挖掘孩子的深层次的需求与期待

我们会沟通出来他深层次的一个需求和期待,他就说“反正我想要的都得不到,我就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从这个里面,我们要知道孩子他现在有这样一个深层次的观念了,所以我们需要跟他做沟通,我就会告诉他说“你想要的东西其实都是可以得到的,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然后我会提出我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不会试图告诉他我说的就是正确的,我告诉他说“我认为你刚刚买了一个和这个差不多的玩具,还没怎么玩呢,你现在又要再买一个,不是你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不是你不值得,你值得,只是妈妈觉得我们要敬天爱人、敬惜物命。我们应该让这些玩具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懂得珍惜”。我会说出这样的一个观点,我没有试图去把这个强加给他,然后他就会沉默一会儿开始思考了,然后说“那我再玩一段时间,玩儿得差不多了,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再买新的”,我觉得这就是他有一种新的想法了,他就从认为“我不值得”而认识到了“我们可能需要去珍惜这些玩具”,我觉得这就非常好了。

3探讨一个更适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我会跟他说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去处理呢?这就是他说的“那我就再多玩一下,这些玩具我更珍惜地玩,如果想玩小朋友的,我们可以去他们家一起交换着玩”。所以通过这样一个情绪,我们跟他做深层次的这样一个认知的重建,了解到他内在的需求,从而引导他往更好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中去,这样不是很好吗?所以,其实情绪来到我们的身边真的不是坏事,这是我一直说的话。在教育中或者在任何的事情中,不在乎遇到了什么事情,而在于我们能不能把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情,都转化为有利于我们成长的因素,这一点比较重要。

课程小结

从情绪的本质上来说,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的倾向。如果认为有益,我们就喜欢,就会有一些所谓比较好的情绪反应;如果认为有害不利,就会产生一些恐惧、不安、焦虑等这样的情绪。但不管怎么样,本质上来说,情绪它就只是一个信号,它本身是无好无坏的,但是我们人,往往会根据我们的喜好给了它一些定义,这就使得我们再处理情绪管理的时候会有一些问题。而当我们如果能够回归到中心,看懂了情绪的本质,那么情绪管理其实就是比较简单的,你就用你所谓对待好的情绪的方式,来处理你所谓坏的情绪的方式,这就是最究竟的情绪管理。

贴心提醒

1.首先不是关注孩子的情绪,首先你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且平复、处理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没有多讲,因为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也没有太多的时间。

2.你要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尤其是你所谓的负面情绪,这一点特别重要。

3.就是具体的做法上,我们首先允许孩子情绪的流露,情绪的释放,认同接纳他的情绪。

在你无条件、无分别的接纳爱、理解、支持中,陪他去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情绪产生到消退的过程。在情绪平复之后,我们再跟他沟通认知层面的一些东西,去重新构建他的认知,并了解他更深层次的一些需求、期待,并且在认同他深层次的这些需求期待的基础上一起探讨出一个更好的处理方式和行为方式。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