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6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两年,所谓“精英教育”、“虎爸虎妈”这样的字眼经常出现在育儿界,很多的家长也会实地的采用“精英教育”的方式去进行育儿。但是精英教育真的好么?精英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呢?

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篇苏德中博士在知乎上的文章,从心理层面上跟家长们分享下“精英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最近,我的研究团队分析研究了很多中国家长的教育逻辑,目前国内父母盛行的一套「精英教育观」的逻辑是最令我担心的。

近年来,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不仅催生出各类高压甚至「反人性」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生活和精神带来了难以忍受的压力和摧残,同时也产生出诸多令人咂舌的社会现象。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2张

「北大虎妈」给自己 9 岁儿子制定的「小 P 孩一周作息时间表」便是「精英教育观」下的典型案例。孩子每天学习 18 个小时,睡眠 6 小时,周末时间也被英语培训、拉丁舞、跆拳道和书法课程等等占满。

在这位「北大虎妈」看来,自己给孩子制定的时间表都有自己的目的:跆拳道、游泳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加男子气概;弹钢琴、拉丁舞是为了培养艺术天赋,以后找女朋友有帮助;英语是为了出国方便;围棋、奥数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读古文是为了学习传统文化;练毛笔字则是因为孩子性子急,磨练他的性子。

看起来完全符合道理对吗?但是这位母亲在谈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一切都是从自己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出发,而从没考虑过孩子的自身意愿。而她判断这种高压教育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心理问题的依据,是因为自己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3张

实际上,即使这个孩子在近乎变态的时间表压迫下表达出不满和反抗,我想这位母亲也不会在意。因为一旦其陷入了「精英教育模式」的思维之中,就总能通过「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和「你将来会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来自圆其说。

在发展心理学当中,有两个方面在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style)上尤为重要,一是父母「接受—响应」(acceptance/responsiveness)维度,二是「要求—控制」(demandingness/control)维度(Maccoby,1983)。

「接受—响应」维度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需要的支持程度和敏感程度,以及在孩子满足他们的愿望后是否会对其表现出温情和给予赞扬。「要求—控制」维度指的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管理和在控制的程度。

这两个维度交叉之后,就形成了权威型(高「接受—响应」,高「要求—控制」)、独裁型(低「接受—响应」,高「要求—控制」)、放任型(高「接受—响应」,低「要求—控制」)和忽视型(低「接受—响应」,低「要求—控制」)这四种教养方式。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4张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 · 鲍姆林德发现,在四种教养方式当中,在「接受—响应」和「要求—控制」两个维度都高的权威型是最为理想的教养方式。而越来越被家长们奉行的「精英教育」,则更偏向独裁型。根据大量长时间追踪的研究指出,在这种教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通常在长大后会变得喜怒无常、大多数时候显得不愉快、自我中心、焦虑和迷茫。这亦是我对现在国内教育最担心的一点。

实际上,「精英教育观」的教学逻辑并非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欧美,「虎妈」(tiger mother)的概念也被真正有水平的教育心理学家诟病及指责。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5张

地处硅谷中心的帕洛阿尔托市有两所精英中学,学生家庭较为富裕,成绩优异,特长丰富,大多以常青藤作为目标。在父母眼中看来,这些孩子自然是不折不扣的精英学生。但是近年来,这两所精英学校的自杀率却是全美平均水平的四到五倍。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苏尼亚·卢塔尔认为,导致这些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来自于硅谷的精英文化。相比普通学校,精英学校的学生中吸烟、喝酒、吸毒者的比例更大,患心理焦虑和抑郁的几率也更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卢塔尔认为,一是源于「学业压力和课外活动负担」,二是「富裕家庭孩子与父母不够亲密」,他们的情绪问题和精神压力往往无人知晓,更无人疏导。

在这个社会高速进步的过程里,成年人身处其中,非常容易被催生出一种势利心理。这种势利心理导致父母强烈地希望孩子变得更加「适合」社会,更加符合自己想要的模板。正如「北大虎妈」给孩子制定的时间表里,相比一个人,孩子更像是一个产品。为了把这个产品打造得更加坚实耐用,家长会使用一切方式。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6张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在精英教育思维下的父母,所做的每一个他们自认为是正确的决定,很可能都是错误的。因为在本质上,他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开始趋于狭隘。一个孩子的天性不再被关注,唯一衡量孩子的标准,是分数。而最美好的人生轨迹,全部都要从一所「精英小学」开始。

年初恰好看到一则关于天价学区房的新闻。为了让孩子就读北京一所「精英小学」,某位家长斥资 530 万在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的深处,买了一个 11.4 平米的小破院子,折算下来每平米 46 万的单价,刷新了近期学区房的单价记录。

自从 2014 年北京市全面取消共建入学,所有学生都必须就近入学以来,学区房的价格不断飙升,天价记录不断被刷新。之所以价格能涨到如此「扭曲」的地步,仅仅是因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优质的小学。家长的精英教育观念思维当中,孩子只有上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中学,考好大学,最后找到好工作,有好的人生。

家长们开始卯足了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在这个过程里,父母们忽略了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当举家为了一所小学,卖掉宽敞的大房子,挤进 60 平的老公房中,父母对于孩子的心态也不免产生变化。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7张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父母对孩子苦口婆心,我们为你付出了所有,你必须珍惜,必须感激,也必须有所回报。但是在这一系列付出当中,孩子其实是没有选择的。他们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就被逼迫到边缘,好像成了成人生活中的一块绊脚石。这,成为了教育的恶性循环。

在通往名校的钢丝绳上,一代孩子可能会更多地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孩子要么会对父母完全叛逆的表达「不喜欢!」,要么压抑地选择顺从和忍受。当他们的成绩不符合父母预期之时,自卑会随之而来。而即使他们表现优异,也依然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看清真正的自己。他们在外人眼中越来越闪亮,在自己内心却越来越迷失。

论“精英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8张

抑郁、精神压力、吸烟、封闭自己等等现象将会在这代「精英孩子」中越来越普遍。可怕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无论父母也好,还是教育者也好,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意识到了,只是不重视。因为相比分数,健康全能的发展被无奈地牺牲了。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追逐这种扭曲的教育方式,他们心心念念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有时候只不过是弥补自己的遗憾。残酷的是,资源有限,孩子的资质也各不相同,在这逐渐恶劣的竞争当中,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

玛德琳 · 莱文在《教好你的孩子》一书中写道:「我们当前对成功的理解是个失败。」,我深以为然。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