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爸爸不宜与女儿过于亲密

爸爸不宜与女儿过于亲密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5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谈起13岁的女儿晓莺,她爸爸总是眉飞色舞地说:“我女儿能歌善舞,曾在全省少儿才艺大赛中获金奖;她的英语口语倍儿‘溜’,已经完全可以和外国人对话了;她非常聪明乖巧,总是能摸透老爸的心思,逗老爸开心。

爸爸不宜与女儿过于亲密

妈妈的讲述:女儿和爸爸的关系太黏糊

01

谈起13岁的女儿晓莺,她爸爸总是眉飞色舞地说:“我女儿能歌善舞,曾在全省少儿才艺大赛中获金奖;

她的英语口语倍儿‘溜’,已经完全可以和外国人对话了;她非常聪明乖巧,总是能摸透老爸的心思,逗老爸开心;

她以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卓越的音乐家,或者是出色的翻译家……”

不过,我对女儿的成长却有些担心,这倒不是质疑她是否真的具备爸爸所夸赞的那些优点,而是担心她将来是否有健康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我是一名检察官,经常要出差办案,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职位的提升,我的工作越来越忙;她爸爸是中学老师,作息时间有规律,而且在教子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父女俩的接触自然多一点儿,感情更好一点儿。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晓莺各方面的表现还算比较优秀: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都能露几手;

关心同学,助人为乐,是老师、同学眼中的“雷锋”。这些成绩当然得归功于她爸爸“教女有方”,但近期发生的几件事引起了我对她成长的担忧。

02

一天晚上,我在饭店有应酬,她爸爸在学校开会,我们便让晓莺的奶奶过来照顾她。

我们所在的饭店离她爸的学校很近,于是我们俩相约散步回家。爸爸给晓莺打了电话,晓莺有些生气,说:“我就知道你们合伙耍我!”然后,“啪”地挂了电话。

没过一会儿,她又打来电话:“爸,你快回家辅导我写作业啊!”爸爸说:“你先做吧,我回来给你检查。”“不嘛!你不回来,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爸爸有些生气,不理她了。但她的电话却不依不饶地打过来:“爸,字典放在哪儿?你快回来帮我找找吧!”“爸,我的圆规又坏了,你帮我修吧!”“爸,奶奶要回家了,你怎么还不回来?”

我们散步的心情全被她一个又一个的电话扰乱了,只好打车回家。没想到一进门小姑娘就噼里啪啦地嚷开了:“你们俩明明是去散步,还骗我说要开会有应酬!”“你们只顾自己享乐,根本没将我这个女儿放在眼里。”

“我从来没看见像你们这么狠心的父母!”她还举起一大摞书扔向爸爸。爸爸倒不急不恼,赔着笑脸哄她。她发完一通脾气后,又让爸爸给她倒茶,给她的钢笔灌墨水,为她整理书包。

我向爸爸嘀咕:“晓莺好像在吃醋。”爸爸没好气地回我:“我看是你在吃醋还差不多。”夫妻俩出去散散步,女儿竟在家里闹成这样,这肯定不对劲儿,而她爸竟然还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偏袒她,这能不让我担心吗?

晓莺对爸爸的依赖性也很强。星期天,我让晓莺将她书柜里的书整理归类。晓莺噘着嘴,老大不乐意。她清理了半天,仍没整出个头绪来。

03

正在这时,爸爸回来了,晓莺高兴地蹦起来,勾住爸爸的脖颈,说:“爸,求求你,帮帮我吧!”她爸二话没说,一头扎进书堆里。我生气地说:“这是她自己的事,你为什么要代替她?”

爸爸却振振有词:“将书柜整理得井井有条,你不就是图个结果吗?谁做不都一样?再说了,晓莺求我,我能不帮她吗?”

在爸爸的娇惯、纵容下,晓莺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连整理书本、按老师的要求做树叶书签等一些分内之事都要请爸爸代劳。

我看不惯,狠狠地批评了她,她就在作文《我的母亲》中对我大肆攻击——我的妈妈是一个粗心、马虎的人,上街买东西时,她经常付了钱却忘记拿货;

她自己放的物品却常常问我们放哪儿了;她说话声音很大,速度很快,简直就是高分贝的噪音……她走路步子很大,风风火火的,一点儿也不淑女……她自以为是,动不动就跟我们发脾气……

我说:“你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晓莺回击我:“谁说我只看缺点不看优点呢?我发现我爸就有很多优点嘛。”爸爸听了乐不可支:“女儿最实事求是了。”这父女俩简直是沆瀣一气!我气得发晕。

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我决定“插足”父女俩的感情,没想到我的“插足”遭到了坚决的抵抗。女儿说:“你不关心我,难道爸爸多关心我一下也不行吗?”

她爸说:“你工作忙时将孩子甩给我,我们父女俩好不容易培养了深厚的感情,现在你却要‘横刀夺爱’,是不是有点儿不厚道啊?”我不想和他们理论,但内心的担忧却与日俱增: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和爸爸太黏糊,是不是不太合适?

过于紧密的父女关系将制约女儿的正常发展妈妈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从妈妈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出女儿在成长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

一是对爸爸的占有欲。

父母出去散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晓莺却像打翻了醋坛子似的大发脾气,还让爸爸做这做那,以惩罚“犯了错误”的爸爸。她的表现已经超过一般情况下孩子对父亲的感情,带有很强的占有欲。

二是对爸爸的依赖。

女儿愿意在爸爸面前显得一无所能,愿意爸爸为她做好一切。这种依赖性无疑会影响她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和责任感的培养。

三是对妈妈的偏执认识。

因为和爸爸过于亲近,这客观上造成了晓莺和妈妈的疏远,这种疏远影响了她对妈妈的客观评价,负性的评价让她对妈妈更加疏远,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暂且不论妈妈事实上是个怎样的人,但晓莺对妈妈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显然不利于她培养健康、宽容、乐观的心态。

女儿和爸爸的关系过于紧密,我们常常会将板子打在女儿身上,认为是她太娇气、依赖性太强、心智不成熟的缘故。而事实上,真正的始作俑者是爸爸,爸爸才是造就这种关系的主动者!

“英雄情结”是每个男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结。在女人面前逞英雄,更能显出男儿本色。这种情结与爱情的产生有重要关系。

但这种情结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很多已婚男人,特别是老婆能干的男人,在家庭中会有一种挫败感。

如果有个女儿千娇百媚地仰望自己、依赖自己、缠绕自己,男人的“英雄情结”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

本案例中,晓莺因为爸爸“偷偷”与妈妈出去散步而“惩罚”他,爸爸却“不急不恼,赔着笑脸哄她”。

事实上,他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吧。女儿如此在意自己,充分显示出自己在她心目中的分量。

当女儿正为无法清理书籍而苦恼时,爸爸的出现让她像找着了“救星”般兴奋,爸爸也乐当这个“救星”,这个时候“英雄情结”的膨胀早已让他将“培养女儿自理能力”的问题置之脑后了。

当女儿明显地亲父疏母、褒父贬母时,在能干的妻子面前具有挫败感的爸爸内心的自豪感可想而知。

当然,爸爸博得女儿欢心的原因,除了“英雄情结”外,可能还与爸爸的双性化气质有关。

也就是说,爸爸既有男性刚强、勇敢、坚强等气质,也具有女性温柔、细致、耐心等气质,爸爸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妈妈的角色,使得孩子将对父母双亲的爱的需求都倾注到一个人身上。

当然,妈妈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她以自己工作忙,爸爸时间充裕、教育有方为借口,逃避了很多抚养、教育女儿的责任,也错过了很多母女相处、培养感情的机会。

幸好,妈妈没有被爸爸表面的教育成果所蒙蔽,而是开始关注女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很明智的做法。

让错位的关系回归原位

有人可能会觉得以上的分析有些小题大做:父疼女,女亲父,亲子关系融洽一些有什么不好?

过于紧密的父女关系到底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影响呢?

第一,阻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这是显而易见的。爸爸撑开大伞护卫着女儿,女儿可以撇开成长的压力永远做孩童,这对培养女儿的能力和责任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榜样的缺失将导致孩子成长方向的模糊。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性别价值观越来越清晰,男孩要学习做男人,女孩要学习做女人。而父母往往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榜样。

但如果父女关系过于紧密,女儿容易对母亲予以否定和排斥。女儿不可能跟着父亲学做女人,如果她心目中又没有其他比较明确的女性榜样的话,她的成长方向将是模糊的。

模糊的方向就等于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容易走歧路。

第三,影响孩子将来的婚恋观。

爸爸对女儿的爱是无条件的,只要女儿需要,他可以随时随地付出。但对于别的异性来说,他对女儿的爱是有条件的,需要女儿也回报爱给对方。

在爸爸护翼下长大的女孩,没有学会用爱来交换爱,她学到的只是用撒娇、发脾气、耍赖等方式来索取爱。

一味地索取是无法让爱情延续的。另外,有恋父情结的女孩在择偶时,也会有一种“找爸爸”的期望,既希望对方像爸爸一样宠爱自己,也希望对方具有爸爸的特质。这种期望显然是不切实际,注定要落空的。

所以,这种紧密的父女关系是一种错位的家庭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将错位的关系归位。

针对本案例中晓莺妈妈讲述的情况,一家三口都需要做出调整。

首先,爸爸要对这种紧密的父女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再沉醉于自我的心理满足中。

爸爸要有意识地和女儿保持一定的距离,拒绝女儿的无理要求,比如让爸爸长时间地陪伴她、让爸爸替她做自己的分内之事。

爸爸还要在女儿面前经常肯定妈妈的优点,比如,妈妈自立自强、不肯认输,妈妈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等,以此树立妈妈在女儿心目中的榜样地位。

虽然这个榜样并非十全十美,但是有选择地学习榜样总比没有榜样要强得多。

其次,妈妈要加强和女儿的交流,培养融洽的母女感情。

女儿已经进入青春期,内心会有一些迅速长大成人的渴望。妈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渴望,像对待成年女性一样和她交流,让她产生以前在爸爸那儿从未感觉到的体验,这种体验将大大激发她成长的动力。

最后,晓莺已经13岁,应该认识到亲子关系和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是不同的,要学会尊重父母之间的感情,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与同龄人相处,从同学、朋友的关系中获取爱和心理满足感。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