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越学越费力!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越学越费力!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4.0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不爱学习,应付学习、学习需要时时刻刻监督、意志薄弱、懒惰散漫、容易分心、敷衍了事、遇难而退……怎么办?我要说,这些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搞定这些难题,你信吗?

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不爱学习,应付学习、学习需要时时刻刻监督、意志薄弱、懒惰散漫、容易分心、敷衍了事、遇难而退……怎么办?我要说,这些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搞定这些难题,你信吗?

其实就是因为孩子缺乏内!驱!力!

什么是“内驱力”?

就是孩子出于内心需要,产生一种做事的动力。

这种动力会使得孩子,即使没有外界的要求或奖励,也会自发自主的想要变好,想要行动。

这种面对任何事情都想自己试试,碰到困难都想自己解决的态度,正是未来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内因。

可能你们会觉得“内驱力”看起来专业又抽象,无从下手,那我们看看著名的动机理论心理学家Deci和Ryan是怎么说的,他们把内驱力归纳为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

如果这三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了,那么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提高了。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越学越费力!

? 归属感

即使我做的不好,我依然被爱

想要孩子有“内驱力”,那首先就得让孩子有力量!

现在孩子营养这么好,脑子又聪明,许多孩子缺乏“内驱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而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太多的力量都用在了“害怕”和“对抗”上。

● 害怕什么?

害怕自己做错被嫌弃,所以干脆就不做了。

● 对抗什么?

对抗父母用“比较”“侮辱”“压制”对他们进行的挑衅与打压,把精力都用在了顶嘴、叛逆,让父母难堪。

而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停止孩子的这种“害怕”与“对抗”。

“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纵容孩子犯错,而是我们要坚定地要求孩子改的同时,也要温柔地向孩子表达爱。

●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妈妈会永远爱你,但你要把作业写好”

● “打人是不对的,爸爸会永远陪着你,但你必须去向同学道歉”

让孩子感觉到,即使我做的不好,但爸爸妈妈依然爱我,愿意陪我改变,这将是孩子下次还愿意去尝试,去行动的动力,在学习上碰到困难,也会更加勇敢。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越学越费力! 第2张

? 自主感

我是个有力量的人

如今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之一便是:说孩子什么都不会,又什么都替孩子做。

这在无形中,就剥夺了让孩子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剥夺了孩子“内驱力”发挥的机会,养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

而以下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从小更多地体验自己的力量:

1、从“早教”抓起

对于1岁内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在玩耍中,用语言提醒孩子“他的力量”:

比如当孩子转动铃铛,告诉孩子“哇,宝宝你一动,铃铛就会转,还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哦”。

还没有自我意识的孩子,会在玩耍以及妈妈的话语中感受到自己的一个动作,竟然能影响到另外一个东西,他会很开心,很享受,并且还想继续尝试,继续发出的自己的力量与影响,这就是孩子最早的“自主意识”与“内驱力”。

2、绝对不要替代任何孩子做他自己做的事

即使只有两三岁的孩子,其实他们能做的事情已经非常多:除了我们知道的穿衣服收玩具,按电梯、在旅行的时候负责数行李等等生活小事,只要孩子能做的,我们都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孩子会从这些小事中感到,自己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并且为自己自豪,感觉很有成就。

前几天我带叮当下楼遛弯的时候,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爬上了一个对他来说有一点点高的阶梯,不敢下来。

他开始用哭腔示意就站在他面前的爸爸抱他下来,他爸爸却笑着说:“你自己想想办法,爸爸就在这保护你,爸爸相信你能够自己下来”。

他一边哭,他爸一边继续鼓励,孩子哭着哭着突然一屁股坐了下来,自己把脚放下,发现其实脚尖就离地面很近了,他屁股一滑就下来了,开心地冲他爸笑。

有时候想要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我们首先要控制的是我们想要帮助孩子的冲动。

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与鼓励,而不是替代与包办。

当孩子发现父母真的没有要帮自己,自己哭也没用,他们自然就会改变想法,开始思考怎么自己解决问题,启动自己的“内驱力”,将来学习碰到问题,也会习惯自己去解决。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越学越费力! 第3张

3、学会“留白”,让孩子学会安排自己

许多父母总是很怕孩子无聊:给孩子买很多玩具,一看孩子闲着就主动给孩子找事做。

其实除了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以外,孩子还需要一些“无聊的”时间,需要他自己给自己找乐,自己去思考自己该玩点什么,这也是让孩子体验自我“力量”,感受自己“内心需要”而自主去选择做点什么,实践自我“内驱力”的机会。

一个孩子只有小时候知道自己该玩什么,长大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工作之后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4、鼓励孩子“提问”与“探索”

孩子都喜欢问各种奇怪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烦,因为这正是孩子“学习内驱力”的萌芽——孩子想知道知识才问。

我们一定要抱着愉快的态度去努力的回答孩子,在有时间精力的情况下,陪伴鼓励孩子一起通过实地探索,翻书,问人的方式去找到答案。

许多孩子成绩为什么差,正是因为“不懂又不想问,不好意思问”,不会的越来越多,便干脆放弃。

在“提问”与“探索”的过程中,会养成孩子“有什么问题就一定要去搞明白”的习惯,以及留下“好学是好事”“学习是快乐的”的印象,非常有利于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发展。

5、让一切都成为“游戏”

孩子都有很强的“玩”的内心需求,想要孩子发自内心的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好玩:

比如收拾玩具的时候,和孩子说:“玩具找不到家了,好伤心”。

让孩子感觉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孩子小时候享受自己收玩具,长大才会享受自己写作业。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越学越费力! 第4张

6、鼓励梦想,将孩子的梦想联系实际

“梦想”就是孩子的“内驱力”之一,当孩子有梦想,我们一定不要嘲笑,而是要很好的利用起来,比如孩子相当厨师,那我们就将孩子的梦想和家务联系在一起,告诉孩子厨师要会看秤上的数字,以此鼓励孩子学数学。

7、鼓励孩子选择,而不是命令

多让孩子做选择,比如买雪糕的时候,问孩子想要什么味道的,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是有自主权的。

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则要要求他们简单地说出自己选择的原因,哪怕是“因为颜色不一样”“因为上次没吃过”

也是一次让孩子开动脑筋,为自己的行为做思考的过程,只有经常鼓励孩子去思考自己的选择,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才会养出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习惯。

8、要求孩子做什么,尽量让孩子“发自内心”

比如之前提到的“分享”问题,比起强迫孩子分享,不如提醒孩子观察对方孩子的情绪——“你看她想和你玩,她很喜欢你的这个玩具,她玩不到就很伤心”,尝试去驱动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做出发自内心的选择。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越学越费力! 第5张

? 胜任感

慎用奖励,学会表扬“过程”

1、慎用奖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每天在老人家门口吵,老人受不了,就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一如既往地吵。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孩子一开始什么钱也得不到,嬉闹得还挺开心,到了第三天,每人还有2美分的奖励呢,却气得不想玩了!

孩子本来就喜欢做,或者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用物质这样的“外部驱动”去奖励他们,其实反而会坏了他们的“内驱力”的乐趣与坚持。

2、 学会表扬“过程”

与其肤浅简单的表扬孩子“你真棒”,

不如利用这个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成功是来自自己的努力:

● “你这次复习的特别用功,考前还那么认真的把之前的错题都看了一遍,所以这次考得这么好,妈妈真为你自豪!”

● “你昨天早早就睡了,所以今天起的特别早,我们今天都没有迟到,你做的真好!”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越学越费力! 第6张

看完这十几条,大家会不会觉得头有点晕,的确,培养“内驱力”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引导”“启发”肯定比“控制”“强迫”更费时费力;

培养一个学习勤奋又学得快乐的孩子,肯定是比打造一台只会冲锋陷阵的学习机器更难。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学习勤奋又学得快、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懂得“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解决”,为自己而拼,为自己而活的孩子,那么建议从现在开始注重孩子“内驱力”的培养。

辛勤耕耘,静待花开,将来成就的是孩子,也解放的是咱们自己。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