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别人家“熊孩子”该不该管?

别人家“熊孩子”该不该管?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7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孩子们的玩耍交往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冲突,有些别人家的“熊孩子”真的挺过份,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别人家的“熊孩子”要不要管?本文结合实际事例,探讨了家长面对孩子冲突的处理原则,并给出了实用的操作建议。

楼下传来吵闹声混杂着孩子的哭声,听见一个大人叫道:“我的孩子我自己会管,轮不到你管!”好奇促使我隔窗望了望,两个四、五岁的小孩儿,两个气急败坏的大人,再细听,大体是两个孩子玩,一个孩子抢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被抢孩子的家长教训了抢玩具孩子,然后抢玩具的孩子就哭了,孩子的奶奶就火了,两个小朋友的争抢升级为两家大人的争吵。

如果家里有个4、5岁的小朋友,这场面一定不陌生,这个年龄是问题多发时段,一方面小朋友脱离了自由玩耍阶段,开始人际交往雏形,另一方面小家伙们往往还拿捏不好轻重,处理不好关系,所以常常矛盾不断。面对孩子的社交冲突,很多家长也经常陷入该不该管、如何管的纠结中。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少专家意见可供参考。作为一名实战派,我的经验是家长要伺机而动。

第一、先听先看先观察,不要急于出手动口

专家们都说孩子们之间的问题尽量家长不要参与,让孩子自己解决。具体操作起来,我们做家长的要提醒自己不要太多卷入孩子的情绪里,先用耳听,用眼看,用心观察。孩子的世界跟大人的世界不一样,你觉得马上就要爆了,这个时候一个孩子的一句话可能四两拨千斤,立马峰回路转了。因此,很多时候,你只需要等一等,孩子们有属于他们的智慧和尺度。

有一次,儿子跟一个比他大两岁的男孩玩。那孩子明显全面秒杀儿子,从我的角度,那孩子实在是事儿吧啦叽的,儿子一方面屁颠屁颠地跟着人家,另一方面差不多也已经到忍耐的极限了。就听那个男孩说:“我有金牌和银牌。”这种压倒式的优越感让儿子无所适从,我看到儿子急得眼圈都红了,正打算出手相救,就听儿子说:“我喜欢吃鸡排和鱼排。”嚯却,对仗工整,俩人居然平平稳稳地进入下一主题。

别人家“熊孩子”该不该管?另外,在孩子们争抢打闹或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如果大人觉得自己孩子吃亏,只要孩子没觉得,大人也完全不必参与。你看中的东西孩子没有那么看重,甚至有时候孩子愿意委屈自己来维系这个游戏的伙伴关系,家长这个时候特别容易想太多——孩子这么不争,将来长大了怎么参与残酷的社会竞争?不行,我得教他……其实稍微换个角度,这事就比较容易想开:你是喜欢跟愿意替别人着想,肯委屈自己的人交朋友,还是喜欢跟什么事都算计得清清楚楚,自己肯定不吃亏的人交朋友呢?竞争的环境中,会合作的人才是真赢家呀!孩子本能的应对自有他的智慧,我们欣赏就好。

别人家“熊孩子”该不该管?

第二、看清形势,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些别人家的“熊孩子”确实是挺过份的,比如接二连三地动手或者总是抢别人的东西,而“熊孩子”的家长明明在旁边跟没看见似的……面对这种神一般存在的别人和别人家的“熊孩子”,专家的话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孩子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就需要我们当机立断,出手帮一把了。

先试着和家长谈谈。“孩子玩这个玩具的时间似乎有点长喽,要不要提醒TA一下,其他孩子有点等不及了?”“孩子的动作有点大,我家宝贝似乎有点受不了了,要不要提醒TA一下?”

和对方家长谈的时候要着力于描述现场,别做道德评判——“你家孩子占着玩具不让别的孩子玩”、“你家孩子在故意打人”,这样的表达明显带有攻击性,容易引起对方的情绪反弹。

很多爸爸妈妈会觉得这样不是回避问题吗?确切讲,叫“回避冲突”——问题可以慢慢想办法解决,冲突其实没有必要。大多数冲突并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掌握火候避开冲突是种智慧,对于孩子,甚至对于很多成人都是个需要长期学习的过程。

别人家“熊孩子”还是别人家“熊”来管比较好,因为每家有每家的说理方式,管教风格,每家的孩子也有每家孩子的天然节奏,这个,孩子的家长最了解也最合拍,小朋友发生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分开孩子,各自做各自孩子的工作。

当你善意提醒的时候大多数家长会配合,孩子们也会随之调整,但如果仍旧不管或者伤害在即,比如:对方“熊孩子”打自己孩子的头,必须立即上前阻止,迅速带孩子离开。

当然,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家长都会心生怨恨,感觉对方的“熊孩子”少家教。深呼吸,试着先把怨怼放下,“同理心”这个时候特别重要——既然是孩子,就难免犯错,如果你的孩子做错了,你希望TA怎样被对待?好,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态度来处理。比如:抓住孩子的胳膊,一遍遍告诉TA:“你这样做会弄疼**,你妈妈也不会喜欢你这样做。”直到他平静或者他哭闹,他的家长来了交给家长,简单解释就好,剩下的事情他们自己处理,迅速带孩子离开。

别人家“熊孩子”该不该管? 第2张

第三、事后适度复盘很有必要

每天临睡前很多家长会和孩子聊聊天,说说一天里发生的事儿,大人可以帮着他理清思路,但尽量让孩子自己表达,我们可以先听听孩子对白天发生的事是怎么看的,然后和TA讨论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处理这个局面?家长要谨记:别忙着给答案。事实上4、5岁的孩子开始逻辑思维的发端了,小家伙会用自己的脑子想事情,让孩子开动自己的小脑袋瓜,多提供几个思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办法用起来才顺手。

很多家长容易较真,一定要裁判出谁是谁非,其实真挺没必要的,孩子们之间大部分不是是非大问题,也没必要每句话、每个情节都完全复盘,一些基本的原则告诉孩子就好。

比如:对方打你的头一定要大喊!

再比如:没经过你同意对方拿走你的玩具,要告诉他:“这是我的玩具,我正在玩,请你还给我。”对方不还可以抢,抢不过可以找妈妈。

要相信:孩子的成长一定在妈妈的视线之外。

别人家“熊孩子”该不该管? 第3张

第四、有个特例,如果是老人带的孩子,尽量回避冲突。

我曾有亲身体验。有一次儿子和一个奶奶带的小女孩玩,都已经玩得差不多往家走了,奶奶走在前面,俩孩子在中间,我在最后。俩孩子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打着玩,玩着玩着就有点打急了,儿子下手可能有点儿重,毕竟是男孩。其实那个女孩大他好几岁,高他一头,而且俩人一直在互打,还是小女孩先开始的,我走在后面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就在奶奶回头的时候,听见小女孩说:“奶奶,他打我!”那个奶奶都没个中间过程直接就飙脏话,别说儿子,连我都给骂晕了。儿子顿时飙泪,嘴里出来一串儿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脏话,小拳头紧握……我迅速平复了一下自己,紧紧地抓住儿子:“您别生那么大气,孩子我先带走了,有啥事等您消了气再说。”我家住一楼,儿子一进家就开始找自己的玩具兵器,要出门打架,被我坚决制止后,大哭:“你就让她这么骂!”其实那一刻无缘无故被劈头盖脸这么骂一顿,我也懵了,只是很本能地觉得不能冲突,再说我也骂不过人家。那天,那位奶奶足足骂了五六分钟。

接下来发生的事给我和儿子都上了一课。这事之后的两三天,很多认识不认识的邻居都来安慰我们母子,还有人表扬了儿子。儿子也迅速在这个局面中得到了成长——不逞一时之强,不计较一时的对错。

现在隔代人带孩子的情况非常普遍,由于多数老人将保护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孩子发生社交冲突时很容易过度保护,我们需要理解老人的心态。另外,一些老年人有像高血压这样的疾病,不能着急生气,如果一时负气非要争出个高下,真惹出大麻烦了连我们自己都会觉得内疚。因此,遇到老人带孩子的情况,应尽量回避冲突。

总结一下:别人家“熊孩子”最好交给别人家“熊”来管,非管不可,最好别让别人家“大熊”炸毛;还有,就是一定要好好好好爱自己家的“小熊仔”哦!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