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父母从一场“批斗会”中所看到的

父母从一场“批斗会”中所看到的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9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人批判我为什么男孩就要这么养,女孩就不能,这不是性别歧视吗;有人对于我处在男性霸权的家庭中而不自知甚至还摇旗呐喊充满鄙视;有人抓住不爽的字眼不放,质问我凭什么给孩子“洗脑”,凭什么要孩子承担养老甚至养弟弟这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甚至有人人身攻击,直接断定“这作者是有问题的”。

看着看着,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

那天,我带儿子站在路边打车出去玩,碰上了一个认识的妈妈,打了声招呼就过去了。第二天,我去超市买菜的路上又碰到了她,本就是点头之交,可她突然十分热情地把我拉到一边说话,我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她说:我得说你两句,你看你怎么能老是带孩子打车呢?我们带孩子出门都是坐公交车的,你得让他从小体会普通市民的生活。像你们这样,孩子打车打惯了,以后等他长大了可能没找到好工作,挣不了那么多钱,根本打不起车,再去挤公交车,他怎么能习惯得了呢?你说是不是?

她一口气说完,我连忙点头称是。可是内心却已是哭笑不得。

其实,我们周围总是会有这样的人,看事情只是看个表面就迫不及待下判断,而且只要跟他们不一样就一定是错的有问题的。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只是局限在自己想看到的范围之内。

之所以拿这件事出来做比较,还有一个用意,就是很多人过度纠缠细节问题。比如出行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坐公交车和打车只是个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作出的选择,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对或者错,一定要去探讨两者哪一个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忽视了最初的目的,只是出个门而已。过度纠缠细节也正是很多父母焦虑的来源。其实,很少有哪一件单独的事会大到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的。

除此之外,我还想谈一谈有关批判性思维的问题。

今年,我指导了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完稿之后,她颇为不放心,跟我说:老师,这样行吗?我好像都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按照别人的做法做了一遍。以前我们有个老师说,我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管什么事,一定要表达出个人的看法。

听了她的话,我一下就笑了。难道批判性思维是要如此培养的吗?

所谓的批判性思维必须是在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知识积累之上,在宽容地接纳不同观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父母从一场“批斗会”中所看到的

对于这个学生来讲,她必须先把与自己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看上二三十本,而且看懂看透,她才有了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而对于我的那篇文章,批判性思维是指你也研究过或者实践过“如何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之类的话题,或者对于“男人的世界”一说,你也读过书或做过观察,不是非要专业的社会学或者人类学观察,如果两者都没有,还一定要表达出个人的看法,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曲解,只有批判,而没有了思维。

所以,对于一些男生用亲身经历作例子来批评我,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但是,当我看到有一个读者留言说,我描述的这个“男人的世界”十分“丑陋”,我有些吃惊,在未作任何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男性世界下这么个结论,这不是公然的对男性的性别歧视吗? 在逻辑学上,这叫做Hasty Generalization,草率结论。

所以,下面我打算从逻辑谬误的角度分析一下某些批判性的留言在我看来有什么问题。

“......你吃的用的玩的都是我的......”那种狠话是不好的,所以对孩子说这种话是绝对错误的。

这叫做Dicto Simpliciter,绝对判断。那种话固然不好,但要考虑什么场合说,从什么人嘴里说,才能更全面的判断到底好还是不好。

这作者是有问题的。

这叫做Ad Hominem,人身攻击谬误。

看过很多育儿书,深有感慨其中的一句:世界上最没道理的就是,你要像个女孩子,你要像个男孩子......

这叫做Appeal to Authority,诉诸权威谬误。

我觉得他之所以对父亲吼叫绝不是因为想占地盘,而是因为他强势的父亲小时候经常吼他,包括:这是我的家,不愿意走人。瞧,这根本不是教育,而是他家的恶性循环。

这叫做Begging the Question,认定尚未证实的事,并以此为基础来辩论。

我在留言中提到“我家的房子是留给未来的女儿而不是给儿子的。如果可能的话,女孩子要有良好的后盾才能更加独立而不受男人摆布”之后,本想幽默一下,没想到有读者反驳:房子还可能因为地震而倒塌呢,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一点房产就叫后盾和独立的话,这样的独立太脆弱,真正的后盾是教会女孩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之于男人。

这个叫做False Dilemma,假两难谬误。好像只要给女儿物质就会妨碍她独立自立,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这两个方面也不是教养女孩的全部。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