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是什么让侗族的"留守儿童"成了如此有教养的孩子?

是什么让侗族的"留守儿童"成了如此有教养的孩子?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6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两周前,我们全家与朋友家结伴去黔东南一带自助游了一周。出发前,我们定了一个以人文风情、文化之旅为主的基调,于是制定了一条追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路线。

我们一路住在古法造纸、蜡染、鸟笼制造、侗族大歌歌师等传人的家里,真切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尤其是最后一程,在榕江宰荡村的见闻,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两周过去了,宰荡村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依然会萦绕耳边,无法忘怀。

是什么让侗族的"留守儿童"成了如此有教养的孩子?

当地特色的的“拦门酒”

感动

侗族大歌与胡老师一家

一进宰荡村,便见到盛装打扮的男女老少站在建于乾隆年间的一座鼓楼前等待着什么。我们顿时有了穿越时空的感觉。听说是有人要来这里拍摄纪录片。

宰荡村之所以被誉为“侗族大歌之乡”,不仅仅因为它的歌唱得好,最重要的是这里还居住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歌师胡官美老师。胡老师年过花甲,但30多年来一直义务为村民们教授侗歌。她的女儿们也是受人尊重的歌师,儿子是当地的小学老师(一位什么都教的小学老师),他们全家都肩负着村民们的教育工作。

所有盛装的村民们都进入了鼓楼,这里是村民们平时集会、一起学习侗歌的地方。估算了一下,大约一百多人吧,老的老,小的小,年轻人据说多数都去外地打工了。

是什么让侗族的"留守儿童"成了如此有教养的孩子? 第2张

在演出开始之前,我在心里做了各种猜测,想象这被誉为“东方魔音”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是如何的一种呈现,然而当嘹亮清丽的歌声真的响起时,我们还是被震撼了:不用任何乐器,所有人不知分了多少声部,完美的和声,喉舌都成为美妙的乐器用来间奏、配奏……被称为“世界音乐殿堂之珍品”真的是名不虚传。

明喜娘的敬酒歌

“哇!原来侗族敬酒是这样的啊!“我们顿时都乐了。见我们兴致来了,明喜娘更是笑成了一朵花。她的笑容有着一种令人开怀的感染力,连几个小孩子都兴奋地要抢酒喝了。于是,明喜娘大大方方地给我们一人唱了首敬酒歌、一人灌了一杯酒,那杯酒真的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酒啦!

是什么让侗族的"留守儿童"成了如此有教养的孩子? 第3张
 

(胡官美与儿媳干农活回家时也不忘记唱歌,图片来自人民网)

反差

晚上,我们又忍不住和村民们聊天,了解到:这个村子非常穷困,物质条件可能连城市30年前的水平都达不到。这里的孩子们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不在身边。

当“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出现在我脑海中的一刻,我简直有种被打脸了的感觉。我们一直强调的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在这里完全不可能有,孩子们有的甚至一年到头都见不到父母几面,可是他们带给我们的正能量却那么多,而我们在孩子身上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却感觉自己是来受教育的。

另一方面,明喜娘鲜活的笑容还不时地在我眼前晃动,她从心底里透出的幸福喜悦与这里低微的物质条件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到底原因何在?

是什么让侗族的"留守儿童"成了如此有教养的孩子? 第4张

(胡官美在教女孩子们唱侗歌,图片来自人民网)

文化应该“活”出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有幸与同住胡官美老师家的纪录片策划人——人类学家张晓松教授相识,从她的口中我们得知:这里的男歌师是专门负责教唱规矩歌的,在这些规矩歌中,会提到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允许做等等,侗族大歌的特点是没有文字记录歌词,所有内容都只能是口口相传、世代传唱。而在这样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惟有身体力行歌词中的教导,才有可能将这些歌流传下来,因此,所有的礼节融于这里的空气中、河流中、人们的血液中,它是鲜活的、流动的、有生命力的。

对于侗族孩子来说,侗族大歌无处不在地渗透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们在感受、参与、学习侗族大歌的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审美体验。并且,孩子学习侗族大歌即是学习侗族的道德与规范,歌词中从古至今所积累下来的文化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也通过侗族大歌这一文化载体融入到侗族儿童的生活中。比起单调乏味的说教,儿童在朗朗歌声中得到的教化,更为生动和自然。

而且,据张晓松教授介绍,这些歌词内容也并没有规则与说教,它是通过一个个有寓意的小故事来让孩子们自己体会出许多关于生命、生存道理的。所以,真正的思考还是留给了孩子们自己。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孩子们正是在这样的熏陶与思考中健全了自己人格的塑造与性格的形成。

是什么让侗族的"留守儿童"成了如此有教养的孩子? 第5张

(胡官美带着孩子走山路去学校,图片来自人民网)

张晓松教授的这番话给我很大的震撼。我眼前出现了大城市出来的一些孩子挑三拣四、抱怨不断的样子;还想起曾亲眼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幕后等待演出时即便有老师管束还是问题层出的样子;我更多想到的是孩子们即便玩个小游戏,也会把输赢看得很重,用争吵、耍赖毁了愉快玩耍的样子……

就在我陷入沉思的时候,非常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

一辆小汽车晃晃悠悠地从我们身边路过,车里的一名游客从车窗里随手扔出一瓶没有喝完的矿泉水,“啪”地一声落在了村里一位老奶奶的脚边。我愤愤地说了句:“太不像话了!”就见老奶奶捡起矿泉水,三步并作两步地追上了那辆小汽车,将水瓶递了进去,并说:“我们这里不需要这个!”老奶奶转身回来,依然笑眯眯地对我们说:“这些都是城里来的客人,他们经常这样……”

以歌养心

突然想起明喜娘说侗族有句老话叫:饭养身,歌养心。

我们汉族的许多经典也可以是我们的“歌”啊,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养心(其实就是《大学》里说的“正心”)。但最重要的不是把经典抄下来、背下来,而是要像侗族人民一样活出经典,融入生活。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并不是我们小时候背的:“学习并时常温习”,而是教导我们学习了并且去实践我们所学的内容,是件快乐的事情。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学习了真理就应该身体力行,通过言传身教活出经典。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比起怎么教,教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是什么让侗族的"留守儿童"成了如此有教养的孩子? 第6张

(胡官美全家同唱侗族大歌,图片来自人民网)

题外话:张晓松教授很无奈地说她在把贵州人文风貌推向世界的时候,一方面让世界对这里有了关注,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迅速发展起来的商业化却也使得遗产变成了“遗憾”。比如岜沙,为了给游客们体验民俗,就不得不“传统节日天天过”,造成了“文化空心”的现象。而同时,有些游客也会给当地部落带去物质与精神的“垃圾”。

那么,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祖国的民俗文化,也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

另外,可能会有亲们关心宰荡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缺什么,这个我问过了,他们缺书。各个年龄段的都缺。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