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父母常说的这几句话,暴露了教育还停留在奴隶制层面!蒙台梭利和正面管教这样告诉你

父母常说的这几句话,暴露了教育还停留在奴隶制层面!蒙台梭利和正面管教这样告诉你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4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提到蒙台梭利、正面管教,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这是两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有一些家长甚至能说出两种教育理念的精髓。比如蒙台梭利的精髓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跟随孩子”,而正面管教的精髓则是“和善而坚定地”教育。

提到蒙台梭利、正面管教,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这是两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有一些家长甚至能说出两种教育理念的精髓。比如蒙台梭利的精髓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跟随孩子”,而正面管教的精髓则是“和善而坚定地”教育。

可对很多家长来说,记住理念容易,进行实践却很难。为什么呢?因为教育在于细节,教育还是一种思维习惯。我们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长大,我们常常无意识地遵从骨子里已经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于是很多时候,我们带着科学理念的壳子,执行地却还是传统的教育。下面我们就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教育场景,来解读蒙台梭利和正面管教思想的精髓。

1.不要动,那太危险

场景

孩子攀上马路边的栏杆,妈妈说:不要动,那太危险!

孩子盯着车上一个奇怪的按钮,妈妈说:不要动,那太危险!

孩子把头伸进树上的一个洞里,妈妈说:不要动,那太危险!

孩子把手放到饮水机的水管下,妈妈说:不要动,那太危险!

有危险吗?

有危险!

可你知道最大的危险是什么吗?

是我们因为害怕世界有危险而把孩子限定在保护膜中!

保护膜就是圈套!还记得金庸笔下一个有邪气的武术吗,大概情形是把人从小塞进罐子里养着,这人长大了也还是一个罐子那么大,人也是一个罐子的形状。

蒙台梭利说:“科学教育,就是要放松对孩子的约束,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蒙台梭利举了桌椅板凳的发展之路的例子。

一开始很多孩子挤在同一条板凳上。一群科学家提出用科学来完善教育,于是,他们根据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设计了不同高度的凳子,甚至把课桌和椅子的高度进行了精密的测算,以确保孩子在听课的时候能够保持端正,并能防止脊椎弯曲。

这时,他们发现,挤在一起的孩子们会通过身体的接触悄然争斗。为此,他们又设计了单个人的椅子,他们对两个孩子之间的距离进行了精密的测算,保证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空间,任何人都不会受到旁边人的影响。

父母常说的这几句话,暴露了教育还停留在奴隶制层面!蒙台梭利和正面管教这样告诉你

还有一些科学工作者,为了让孩子的坐姿更加标准,为了保证孩子的骨骼发育不会出现畸形,专门研制了类似于支架一样的东西。在这样的“科技”桌椅里,孩子们只能保持端正的坐姿,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听老师讲课。

科学是如此精心,可做出来的板凳却还是冷冰冰,缺乏人性的关怀。蒙台梭利说:“科学教育考虑的应该是给孩子自由,而不应该是通过限制孩子的个性发展来规范化孩子的人生。”

我们常说的“不要动,很危险”,和这些“科学板凳”一样,都是在束缚孩子的天性。而我们对孩子的这种束缚,比那些科学板凳更可怕,因为我们做出来的是“精神牢笼”,是把孩子狠狠控制成了奴隶。在这样的精神牢笼中长大的孩子,会失去对世界探索的欲望,失去对自我潜能发掘的信心。世界那么大,可孩子不敢动!

所以,我们既要保护孩子的安全,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与这个世界碰撞。

比如,孩子把手伸到饮水机下,只告诉他一次:“这里有开水,很烫。”如果他还继续做,那么我们由着他去做,当开水真的烫了他一次后,他就永远记住了什么叫“开水很烫”了。

其实,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越多,碰撞越多,他对安全和危险的了解反而愈加深刻,把握也就越加精准。

2.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出来找个好工作

场景

农民对自己的子女说:我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个轻松的好工作!

工人对自己的子女说:每天辛苦劳累地干活,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个看起来体面的好工作!

商人对自己的子女说:这样赚钱太辛苦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个更容易赚钱的好工作!

公务员对自己的子女说:抱了金饭碗,就等于一生无忧,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个更舒心的好工作!

好工作也许等于好生活!

可一个人的一生只等于一份好工作、一种好生活吗?

人生有那么多可能,我们为什么只为了逃离一种痛苦而冲向另一个极端呢?

蒙台梭利说:“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父母常说的这几句话,暴露了教育还停留在奴隶制层面!蒙台梭利和正面管教这样告诉你 第2张

有一段时间,朋友圈一直在传递着“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摆脱你所在的阶层”的灰色情绪。就如《爸爸去哪儿》里红起来的李湘的女儿王诗龄,当别的孩子还在泥坑里玩耍的时候,人家的孩子已经从一个节目中红起来,然后走上了国际舞台,做了国际小模特,成了国际“大明星”。当我们输了自己的人生,还谈什么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其实这和我们常说的“长大后找个好工作”一样,是对人生的一种狭隘认定,都是对多元世界的一种误解。这时候就越发觉得蒙台梭利强调的孩子的“自我学习力”的重要性了。

什么叫自我学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孩子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能够打游戏职业联赛,然而游戏是被他的父母绝对禁止的。他只好偷偷地打,偷偷地看职业联赛回放学习打游戏。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大学,他干脆就进了网吧,不拿薪水工作,只为了能够自由打游戏。为了游戏,他废寝忘食,中了魔怔一样,连抬头看人一眼就觉得是浪费时间。

他终于可以打职业联赛了,可残酷的是,他并没有天赋。他感觉自己像一只苍蝇进了蜜蜂的世界一样,到处是花香,而他只能扇动翅膀。

他的爸爸几次找过来,苦口婆心地和他谈话,让他学习一门技术,应付以后的生活。他动摇了,跟着爸爸回去了。可他太爱游戏了,在没有打游戏的几个夜晚,他感觉食不甘味,睡不能眠。

于是,他重新回到网吧,这一回,他义无反顾,更加疯狂。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他再入战场,就战败了那个他需要仰望的、战无不胜、最有天赋的职业选手。

那个很有天赋的职业选手对记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遇见他,我很头疼,他没有技巧,天赋也不高,可我就是打不赢他。

任何人在人生的路上,总会遇见那么一两件让我们废寝忘食想要去做的事情,哪怕这件事让我们很辛苦,让我们备受折磨,哪怕那件事看起来很“不正经”,甚至可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也不会得到任何回报,可我们就是忍不住要去做。

这其实就是内在的学习力。

而孩子的内在学习力是超越于成人的,因为孩子的思想还没有如我们一样,进入到一个固化的框架中,任何新奇、有趣的事情,对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用一个意义“你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来框住孩子的这种自主学习,那么首先,我们会破坏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我们会降低孩子的人生格局。

蒙台梭利为什么一再强调要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跟随孩子,就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是发散性的,是没有边界的,是自然的。这种学习回馈给孩子的,是一种扩散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有着可以无限扩展的框架。

当孩子有了这种认识,不管孩子身处怎样的局限,他都有办法从生活中撕开困境的口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中去。

父母常说的这几句话,暴露了教育还停留在奴隶制层面!蒙台梭利和正面管教这样告诉你 第3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还记得那个《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魏敏芝吗?如果没有张艺谋,她真的可能就陷入一个不可突破的牢笼中,然而在最关键的时刻,她站出来了,从此生活彻底改变。

很多人认为这是她的个性,不是所有孩子都有的。的确如此,但教育,其实就是要发掘孩子的这种可能,如果我们的孩子对任何新奇的事都充满好奇,都满怀激情,那么任何性格的孩子,在机会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冲出来。这就是自主学习的力量。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强调让孩子努力学习,更不要告诉孩子,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好生活”。

3.“你做得太棒了,妈妈好爱你”

场景

你画得太棒了,妈妈好爱你!
你的表演真精彩,妈妈好爱你!
你这次考出了这么好的成绩,妈妈好爱你!

这话乍听起来没毛病!

赞赏了孩子,顺便还表达了爱,多好一句话!

可仔细一想,不对味!难道孩子表现得不好,妈妈就不爱他了吗?难道孩子不够出色,妈妈就不愿意搭理孩子了吗?

蒙台梭利说:“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应该是奖赏。”

凡有所奖惩必然就规定了方向,凡规定了方向,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发展。

父母常说的这几句话,暴露了教育还停留在奴隶制层面!蒙台梭利和正面管教这样告诉你 第4张

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而去做事,而不会去做他内心想要做的事情,这其实是违背自主学习力的发展的。

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说:“爱孩子没有任何条件。”

很多妈妈,孩子表现得不够好,就会变得忧虑、焦心,这也许与我们要在一个焦虑的社会中竞争着生存有关,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准备最好的,然后让他成为最好的,一生无忧。

这种想法沉淀到思想里,就会形成教育的焦虑,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带上有色眼镜看孩子,孩子表现好,我们就“欢天喜地”,孩子表现得糟了,我们就“青面獠牙”。

简·尼尔森博士在大儿子泰雷尔离家出走时,尽管非常生气,但她还是对儿子说:“我尊重你的选择,而且我要告诉你,我很爱你。”

正面管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尊重孩子、爱孩子。因为坚定而和善的爱,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一个孩子,只有安全感建立和完善成熟,才会无惧面对世界的一切困难。

在绘本《大卫不可以》里,那个长者三角鼻子、一嘴碎芝麻漏风牙的大卫到处捣乱,最后还摔碎了鱼缸,惹得妈妈惩罚了他,就当他在角落里哭泣时,妈妈走过来抱住他说:“大卫我爱你。”

我们都该如此,即使孩子表现得不够好,我们也应该拥抱孩子,告诉他:“我爱你!”

4.你应该听我的话,我是你妈,不会害你!

场景

我告诉你,那个孩子在外面交很多坏朋友,你该听我的,不要跟他来往!

和老师之间就要搞好关系,老师喜欢你才会教给你更多,我是你妈,不会害你!

这个季节不能穿得太少,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你该听我的!

回家第一件事就应该是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这是常识,你怎么不听我的话呢!

我们总是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告诉孩子,你该听我的,我说得没错!

我们还会以一个亲妈的姿态,用爱冠名,告诉孩子,我是你亲妈,我不会害你!

可不管怎样,我们的表达就是在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父母常说的这几句话,暴露了教育还停留在奴隶制层面!蒙台梭利和正面管教这样告诉你 第5张

蒙台梭利说: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参与了,我理解了。

如果你不能让孩子亲自参与某件事,只是唠叨着告诉他,他永远不会去认真倾听,自然也不会去记忆、思考。

蒙台梭利一直强调,教育的职责,是观察者、守护者、发掘者,而不应该是指导者。可其实现状是,很多父母不但把自己当成指导者,还会是那个指责者。

简·尼尔森说:如果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件事情,最好使用启发式发问,而不要直接灌输。

简尼尔森举了一个例子:

一天,简的女儿回家后宣布,要在九年级的毕业派对上不醉不休。简没有反对,只是问:“为什么你会这么想呢?”她说:“因为其他人就这么做,看上去他们玩得很开心。”简于是又问:“如果你没有喝醉,他们怎么说?”玛丽想了想,说:“他们会说他们很佩服我。”简点点头,再次发问:“那么如果你喝了酒,他们会怎么说?”她又想了想说:“他们也许会对我很失望。”“那你对自己会怎么看?”玛丽说:“我会觉得我是个失败者。”她又长长思考了一下,说:“我想我不喝酒了。”

我们总是把孩子当成一个面团,想要怎么揉就怎么揉,其实孩子是有思想有感觉的个体,我们居高临下的指导,趾高气昂的指责,只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尊心受伤,而不愿意接受。

我们总是抱怨,金玉良言一箩筐,孩子却不肯听,却没有想过,用掏粪勺盛饭,有几个人会吃?

其实孩子能够自我反省,能够自我激励,甚至能够自我监督,可我们的那句“你该怎样,你不该怎样”,一棍子就把孩子打到了叛逆的路上。

5.你还小,这个事你做不好,说了你也不懂!

场景

你还小,连勺子都拿不稳,怎么就想做饭?
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等以后长大点再说!
你还小,这样的事情你不要参与,免得受伤!

还小,是做不了大事!

可小人也有一颗小心,小人也有一颗大脑!

放小了比例,你怎么知道我做不了?

父母常说的这几句话,暴露了教育还停留在奴隶制层面!蒙台梭利和正面管教这样告诉你 第6张

蒙台梭利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教育应该从胚胎起就应该开始。因为只有四分之一的基因能够主动被遗传,而另外的四分之三却会依据环境的变动而改变。

蒙台梭利教育十分重视环境,蒙台梭利博士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完善其人格。”

我们成人之所以总是用小人来看待孩子,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和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孩子保持步调一致而设置的环境。对六岁以前的孩子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孩子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孩子在活动时需时时依赖成人的协助。

可是,孩子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形成独立的个体。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准备一个环境。比如,和孩子身高配套的桌椅,孩子最喜欢的文字图画书,随手就可以拿到,有一个孩子自己可以自由管理的小玩具区,还有和孩子走路一致的同伴……

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且是儿童将要面临的未来世界及各国文化的方法与手段。

6.我给你提供了最好的,你一定要给我争气!

场景

孩子,为了你,我可以拼上全部,你一定要给我争气!

买学区房为了啥,还不是为了你有个好环境,你要不争气,你对得起我吗?

我把工作都辞了,用全部精力来教你,你咋就不给我好好争口气呢!

你赌气,为什么要孩子来争气?

你所谓的最好的,只是你认为的最好的,可是真对孩子最好的?

这句话和前面第二句话的意义一样,都会限定孩子的人生格局,让孩子从人生之初就被限定在父母的套子里,因此,这句话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会影响亲子关系。

蒙台梭利说过,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然发展。作为父母,我们最应该做好的是观察者的角色,而不是发出指令者的人,更不是恩赐者。

这六句最常说的话,其实暴露了我们的潜意识,我们还停留在把孩子当成奴隶的阶层。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奴隶来养,那又何必期望孩子成为未来世界的将军?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