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王诗龄与Kimi打闹引热议 孩子打闹该怎么办

王诗龄与Kimi打闹引热议 孩子打闹该怎么办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8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爸爸去哪儿》总能引起许多有关亲子教育的问题讨论。而在最新节目中,Kimi与王诗龄之间的打闹再次引起热议,那么家长对于孩子之间的争吵打闹应该如何面对呢?

 王诗龄和kimi闹矛盾瞬间和好 网友: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

《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写道:“孩子间打闹,@王诗龄Angela 和kimi闹矛盾瞬间和好!这里也请大家善意对待宝贝们,小孩子都没有错,他们的世界单纯善良真诚,他们的忧愁可以在瞬间开心,他们打打闹闹却从不记仇。 @夢想家林志穎 @王岳伦 @主播李湘”有网友随后发评论认为:“都是孩子,打打闹闹的太正常,关键是看大人们怎么引导就对了!”“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当长大以后回看这一段那该多有趣温馨!”

@向秋qiu:孩子都很可爱,甜甜有很多优点,但是有一点不好就是喜欢打人,当然小孩子不能理解为打入,大人可以告诉她不要去碰小朋友的头吖,眼睛之类的。kimi其实也很乖,没有见到过主动打谁的估计是甜甜把他搞得不舒服才还手的。小孩子打打闹闹合好就算了。

王诗龄与Kimi打闹引热议 孩子打闹该怎么办

王诗龄和Kimi因抢篮球引发摩擦

《爸爸去哪儿》近期曝光的花絮中,王诗龄和Kimi因抢篮球引发摩擦,沮丧的王诗龄用手拍打Kimi的后背、肩头,Kimi马上被爸爸林志颖用手护着头拉开,王岳伦也拉住王诗龄,问她:“为什么打人?”这段视频播出后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洪涛:王诗龄不完美,却是我最喜欢的

《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写道:“她才四岁,偶尔有孩子气,却总能轻易就开怀大笑;她古怪精灵,时常说些忍俊不禁的话;她温暖贴心,不能吃太辣也要吃爸爸的菜;她是@王诗龄Angela ,我们爱她!她的世界里没有坏人,希望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待世界。多些宽容,去发现她的闪光点!”之后湖南台导演洪涛转发并写道:“她不完美,却是我最喜欢的!”而王诗龄的妈妈李湘也发出感慨:“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的问题……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很长……因为有你们的爱,我相信小妞一定会变得更坚强!更完美!感恩。”

网友热议:只是孩子间的打闹,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王诗龄打Kimi的视频片段播出后,引发网友热议,还延伸至育儿等话题。有人认为“三岁看老”;有网友则指只是小孩子的打闹,无所谓,并举例说很多人小时候都打人,但长大性格很温和。此外,也有很多网友表示,不论王诗龄行为对错,不要把网络暴力延伸到小孩子身上。

@4花非花:也只是孩子间的打闹,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小时候谁没欺负个朋友,或者被欺负啊,好朋友经得起打架,经得起吵闹。

@卢燕Eva:王诗龄那么可爱,四五岁的小孩子,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试着想一下,自己四五岁的时候还没有别人懂事,请不要给别人的童年留下阴影。大家都试着让一步。

@__innisfree__:大家其实不用那么在意小孩子的不懂事,他们所谓的不懂事,只是天真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ny梧桐雨:她的世界里没有坏人,希望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待世界。多些宽容,去发现她的闪光点!我爱你,Angela!愿你平安、快乐地长大!

@芒果台弘毅:可爱的宝贝,你的懂事勇敢和善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喜欢小动物,关心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每个人的名字你都能用心记住,有小朋友对你不友善你也不计较,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喜欢你,真心疼爱你,希望有爱的大家都能感受你的温暖。

 李湘微博晒王岳伦和林志颖合照

李湘微博晒出丈夫王岳伦和Kimi爸爸林志颖的合照,并写道:“两个粑粑在北京深夜相聚,在聊啥呢”,似乎为了证明两家人之间并无矛盾。网友不仅跟帖调侃:“亲家俩坐下来聊天的吧”、“恬恬妹妹和黑米哥哥要定亲了咩~”

  专家传授育儿秘籍:孩子之间争吵该不该管?

  本文摘自《零压力养出100%的好孩子》

作者:【美】克瑞丝·卡尔森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9

别管孩子们之间的争吵

孩子们之间无法和睦相处,是妈妈感到最沮丧的事之一。妈妈没做错什么,但看到我们疼爱的孩子们相互指责捉弄,甚至残酷地对待彼此,总会让我们揪心。

当我们生下第二个孩子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老大会多个玩伴和终生好友,但现实并非如此。从孩子学会“我的”这个单词起,他们就开始为了占有而相互掐架,不管是物质还是情感方面。尽管这个现实让我们很难接受,但其实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打打闹闹是正常的。

后来我也逐渐认识到了:兄弟姐妹之间终有一天会停止争吵,他们会懂得如何应对彼此间的差异。

任何有兄弟姐妹的人都明白,拥有同胞手足有很多好处。孩子们在相互争吵中能学会如何解决冲突,能逐渐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坐标,懂得如何通过谈判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彼此间的差异更加明显(比如年龄、性别、兴趣和特长),他们的争吵也会相对减少,因为他们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日渐清晰。

当每个人都建立起特定的身份之后,他们就停止了竞争,开始寻找各自的长处和优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但要达到这一阶段需要些时间,而你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个性,避免相互妒忌。

 孩子们争吵时,别当“好好先生”

就像所有的姐妹一样,我的两个女儿杰西和肯娜也是一会儿成了最好的朋友,一会儿又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她们小时候,我总是不可避免地会被卷入她们的战争中,但“好好先生”不是那么好当的。通常,我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我发现,三个人很难达成冲突解决方案,因为总有一个孩子觉得其他两人在联手欺负她,而自己却孤立无援。渐渐地,我坚持要她们自己解决争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抽身,她们永远学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我教她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反复回答和解释自己的意图。

有时,我们会轮流充当“演讲者”,然后,我要求女儿们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它们都写下来。她们两个一起决定选择哪一种,几个小时或几天以后再来看看,这个方法是不是奏效。必要时,再用另一种妥协办法。

这种处理办法为以后她们之间的争端解决奠定了基础。这些锻炼对她们的好处显而易见。很多年后,她们成长为了坚强独立的女性。

生活就是处理一个接一个的麻烦,而解决手足之争能让孩子学到诸如公平、尊重、自我控制和谈判等人生道理和技巧。我们必须明白,尽管我们的孩子生长在同一屋檐下,他们还是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就像大人一样,他们也是通过自己的双眼看待世间万物。作为父母,我们能提供的最好帮助,就是鼓励他们发现个人天赋和独特才能。当他们逐渐形成自我身份时,他们就会独立于自己的手足同胞,甚至独立于父母,这样敌对意识就会消减。我们也不要把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相比,对比只会引发怨恨。

我总是努力让女儿们明白,我给予她们的爱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方式各有特色。孩子们逐渐适应,并且对自己的独特身份感到自信时,成功、失败或者各自差异都变得不再重要。别为手足之争而抓狂,情况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好转。当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时,他们也就进行了最好的沟通训练,最终一切都会柳暗花明。

  孩子想哭时就让他哭吧

作为妈妈,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很多美好事物。我们希望他开心,实现梦想,身心健康;我们希望他不吸毒、不酗酒;我们希望他能找到真爱,拥有美满婚姻……不管他选择什么,我们都希望他的人生之旅顺畅、开心。

在美国的文化中,很早就有关于成功和成就的严格定义。它包含具体的学院派量化指标:智商、考试分数等,但现在这些都改变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所作的贡献,他在《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一书中指出,自我动机、主动决断、乐观、同情心和人际关系中的社交能力是提升幸福指数的关键要素。如果只是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各种赞誉,不一定会取得专业领域的成功,也不一定会获得爱情,更不足以滋生幸福。

与此相反,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建立友谊、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能力等更有可能达成上述目标。在今天,幸福和成功比以前更难以捉摸。它和直觉相关,取决于很多非智力因素,比如对周围情景的解读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

我所认识的最优秀、最有幸福感的人都具备这些特质。令人欣慰的是,人们渐渐明白自我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表达他的感受。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男孩和女孩都受到旧式教育理念的禁锢,女孩必须柔声细语;男孩则要现实理智,不能表现出情绪化的敏感,“要做男子汉”。

然而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开始接纳温情。希拉里·克林顿在总统竞选游说过程中潸然泪下,当时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也忍不住流泪。我们完全可以自由表达情感。智商不再是评判政治领袖和各行业精英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也不再是衡量学生是否出色的唯一指标。

在之前的篇章中,我们已探讨过要了解孩子的强项和学习风格。这种新思维提醒我们,有些高情商的孩子可能并不是考试高手,但他们仍然可以成为杰出人才。他们会运用自己的直觉,同情心和创造力等情感要素,开辟出一番新天地。

 学会“有选择地操心”

不管是“愿望清单”还是“必备事项清单”,作为妈妈的我们都知道“ 清单”上所列事项都做完的那一天永远不可能到来。除非半夜有“田螺姑娘”下凡帮你操持家务,否则家里总是有东西可以拾掇。只要孩子还没长大,做家务就如同边下雪边扫雪,持续不断,永无止境。如果为此感到烦恼,那就太不值得了。

幸福始于一种生活态度,就像对自己说:“我把今天能做的事做完,完不成的事就放着,因为还有明天嘛。”所以,当你为没完没了的家务而倍感压力时,不妨暂时把它搁置一边,好好把握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机会。

“压力靠边,快乐优先”这句话,应该成为你的座右铭。妈妈们的生活中总是伴随着诸多压力,假如在每户家庭装个摄像机,我们会发现妈妈们总像消防员一样,到处灭火消灾。但是,将压力降到最小值,把有限的幸福感最大化,才是妈妈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那一刻,原以为重要的事一下子变得不重要了

我的朋友瑞贝卡在她两个孩子三岁和五岁时,被查出得了绝症。她开始接受治疗,生活也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运的是,她活了下来。

瑞贝卡后来回忆道,在她与病魔作斗争期间,她明白了最宝贵的是与孩子共度的时光。她说:“原来一直觉得很重要的那些事儿,比如干好家务活、叠完衣服存放好、等孩子消停了收拾好房间等,都变得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义无反顾地抓起伞走进雨中,陪着孩子们在泥泞的水洼中蹦蹦跳跳地玩耍。我对人生的认知变得更加丰满立体,因为真正明白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很重要。”

“压力靠边,快乐优先”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你和孩子对于 “什么是小事”要达成共识。这样当小事来临时,就随它去了。你大可不必事事都过问。对于如何打发业余时间,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孩子都各有想法。也许你女儿想穿着芭蕾舞短裙配一双紫色雨靴去逛杂货店,也许你十九岁大的儿子想文身。

曾经有位很睿智的妈妈告诉我一个理念:“要有选择地操心。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想把他的头发染成紫色,我会顺从他的意愿。我有很多事要替他操心,染头发是暂时性的,却能给他适当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果在这些小事上我慢慢放权,那么以后我就可以逐渐对他放手了。而且,如果有一天对某件事他确实处理不当,而我适时出面阻止的话,他可能也会愿意听我的。”

孩子给了我们很多机会,让我们认清什么才是重要的。重要的事并不必然是最好的事;有时让我们开心的那些事恰恰平凡得让人不屑一顾。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拥抱幸福?蓦然回首时,你渴望记得怎样的场景?是孩子突然扑进你怀抱的温馨瞬间,是客厅里仍显得有些杂乱蓬松的沙发靠垫,还是那天还来不及清扫干净的地板?

如果选择快乐优先,我们就能积聚更多的精力,与家人共享天伦。我们不必非要等到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来临时才幡然醒悟。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觉醒,然后提醒自己决不能让无聊小事抢占了我们与孩子共处的宝贵时光。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