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5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讲礼貌懂文明,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那么什么是礼貌呢?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绵妈从小就被要求当一个懂事讲礼貌的好孩子,于是从很小时候开始,听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要如何如何才是有礼貌的话语,虽然不明白有些“礼貌”为什么一定要做,但也兢兢业业地遵循着这个道理。

不过年岁渐长,再细细回味儿时某些关于礼貌的细节,却很不是滋味,明明有一些事,并不需要也并不应该那样做,却被长辈们以“不懂礼貌”的批评强压下来,委屈、难受、疑惑,等到成年后才渐渐懂得。

某些中国式的“礼貌”要求,正在伤害着我们的孩子。

“你是大孩子怎么不让让弟弟?”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流传着一个传统:在孩子间,大的一定要让着小的,而且年纪大的那个孩子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代一代地传承,一直到了现代社会中,依旧屹立不倒。有时候,我们甚至希望才4、5岁的孩子也要背上这样沉重的道德包袱。

有多个孩子的家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两个孩子因为一个玩具或是物品闹矛盾了,都委屈巴巴地去跟妈妈和爸爸说理,这时候作为“裁判”的父母理所当然地对年龄较大的孩子要求:

“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

“你是大孩子了要懂事,弟弟(妹妹)还小还不懂事,你怎么去跟ta计较?”

这样一刀切的判断下,要么以大孩子的愤愤不平憋屈认栽结束,要么就是一场家庭大战的开端——很多时候大孩子反而是占理的那一个,面对父母的“不公”,敏感的孩子很可能直接情绪爆发,甚至产生“爸爸妈妈不爱我,更爱弟弟(妹妹)”的想法,感情上疏远小年龄的弟妹,甚至可能导致大孩主动欺负弟妹的状况。

那为什么明明是流传已久的传统共识,如今却明显利大于弊呢?

其实讲究谦让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现今社会已非古代那样礼教森严,在儒家传统中,年长的兄姐虽然责任重大,但相应得到的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也更有优势,义务和权利对等,问题不大。但现今社会更多追求的是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围,父母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能基本做到“一碗水端平”就非常重要了。如果还按照老的一套,在处理孩子之间矛盾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实行“批大护小”,久而久之不仅会损坏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更可能会威胁到亲子关系的健康。

同时大多数孩子还处于心理发育的阶段,他们大多不能通过父母的只言片语了解这种“受委屈”的缘由,他们只会认为父母偏心,或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让父母嫌弃;反之无论是否有理都能被父母护住的弟弟妹妹,则会越来越理直气壮地“欺负”年长的兄姐,恃宠而骄愈加任性。

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家长在其中应该做一个坚定的中立者,不要直接断言对错,而是应该要让双方都说清楚事情始末,再行仲裁,千万不能因为“大让小”这种理由要求占理的孩子让着不占理的孩子,不偏袒,不护小。例如遇上孩子争夺玩具的问题,家长一定要确定好,玩具本身归属于哪个孩子,哪个孩子就拥有处理权,家长可以从中协调,先肯定孩子对物品拥有的物权,再以商量的口吻询问是否能够“借”给另一个孩子玩耍,如果孩子不乐意,也不能勉强。不能随意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见到叔叔都不知道喊人,没礼貌!”相信大多数家长,在自己的童年时期都经历过这样的画面:

爸妈带着我们出门,在楼道上碰上了邻居某个并不熟悉的叔叔,年纪小小的我们躲到了爸妈身后小心偷瞄,而那陌生叔叔说着诸如“XX又长高了。”之类的客套话,这时候爸妈就会使劲把我们推到身前,让我们喊人。于是我们开始纠结,开始不高兴,我明明不认识这个人,我为什么要喊一个陌生人?久不见我们开口的爸妈急了,一边跟陌生的叔叔赔罪着,一边横我们一眼:“见到叔叔都不知道喊人,没礼貌!”

是不是很熟悉?因为绵妈自己作为广大的童年“被迫喊人”团体一员,小时候心灵受过深深的打击!我明明根本不认识这个人,为什么我一定要喊人打招呼?我不主动打招呼还要被扣上“不懂礼貌”的大帽子,压得小小的脖子酸累生疼!现在想起来,总是强迫自己孩子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主动打招呼的父母,其实无形中正在一点一滴摧毁孩子的自尊、安全感和归属感,明明不认识那个人,却一定要违背自己意愿去主动打招呼,否则就要被贴上不礼貌的标签。

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第2张

实际上年纪越小的孩子,在碰到陌生的或是不太熟悉的人时,第一反应就是躲避和警戒,遇见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应往往是警戒与退缩。孩子天然的安全感是在熟人环境中建立的,陌生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加入,都或多或少会暂时性地影响孩子当下的安全感,只有在相处一段时间过后,让孩子熟悉了,才能卸下防备。所以你会发现,大部分孩子不喜欢跟哪怕有过几面之缘的陌生成年人进行语言交流或是眼神接触,但是面对诸如幼儿园老师、保育阿姨或是父母经常带去拜访的熟人亲戚,则很少会出现躲避或不理不睬的情况。

其实家长命令式的“喊人”礼貌对孩子可能反而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养成主动与人打招呼的习惯,不用强迫孩子去践行,家长自己做好榜样就可以了,孩子受大人的影响,有时也会模仿,主动与人打招呼。其次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阅读一些习惯养成的绘本或是动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或者每次遇上陌生人后,家长可以事后告诉孩子这个人的身份,和爸爸妈妈的关系,给孩子预个热,下一次说不定就会主动开口打招呼了。

“您太过奖了,我家孩子还差得远呢!”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常会遇上一些习惯“自我贬低”的人,这些人可能正想融入一个新环境,又或者想从他人处获得一些东西,为了显得自己很谦逊,也为了在语言和心理上讨好他人,这些人会刻意贬低自己的某些长处,即使一些事情完成得很好,他们也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我做得还不够好,比起别人还差得远呢。然而如果这种“自我贬低”被家长们强加给孩子,那么情况可能就不太妙了。

绵妈一个亲戚家孩子前些年刚刚升上初中,在老家市里一所还不错的中学,成绩在班级里也一直名列前茅,这成绩也是可以在过年亲戚聚会上好好获赞一番的了。然而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从孩子还在念小学的时候开始,尽管成绩一直还不错,但每次亲戚都要当着其他人面“自谦”,甚至有时候还要数落数落孩子:“这次考了班级前10?那还差得远呢,我听说小区里XX这回都考进年级前20了,她还没够着边呢!”又或是:“乐器获个奖不算啥,我听我们领导家孩子都要去参加全国比赛了……”诸如此类的话语那是随口就来,但凡聚会或是其他时候,有人夸一句她家孩子,她都先急吼吼地贬低一番。

其实我能看出孩子每次都不高兴,但是也没开口反驳自己妈妈,我曾在私下问过这个亲戚,孩子成绩已经不错了,怎么老这样说孩子,多伤孩子自尊,然而亲戚接下来的话却让我颇为无语凝噎:“我这不是怕她被人夸了后骄傲,成绩反而不好了吗?这才初中,高中了才见真章呢。”

敢情就不怕这么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会让孩子自暴自弃么?

就像绵妈这位亲戚,她完全没有问过孩子的意见,就强行把“谦虚”甩给了孩子,逼着孩子在外人面前承恩自己“还不够好”,既没注意孩子的心里活动,也没顾忌给孩子“留面子”,这样的情况长久下去,孩子可能潜意识里给自己下定义:我就是不够好,不值得夸奖。孩子在这样的负面情绪里,要不就慢慢产生自卑情绪,做事畏手畏脚,要不就干脆自暴自弃,懒得再付出努力了。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因为自己优秀,被人夸奖多了,就会骄傲膨胀,本质上是没有逻辑可寻的。当孩子确实做了值得夸奖称赞的事,那么适当的夸奖是能起到正面激励的效果的,毕竟每个人努力去做什么,也是希望得到成绩后获得其他人的认可。

对于害怕孩子因为夸奖而骄傲退步,家长只要注意夸奖肯定的方式和语言技巧就可以了,不用天花乱坠式的吹捧,而是把赞扬肯定放在孩子为这件事付出的努力上,就既能让孩子收获满足的同时,也能时刻记住,成绩是通过自己努力付出心血换回的,想要再次获得就需要继续保持行动。

不要用“礼貌”伤害孩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孩子懂礼貌,去掉糟粕的基础礼仪礼貌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通过学习这些正确的礼仪礼貌,孩子才能在减少在各种社交中的冲突,一个真正“懂礼貌”的孩子,才不会变成他人眼中的熊孩子!

用起立表达重视

用双手接物表达尊重

我们都知道,在学校的课堂中,当一个孩子要回答问题,或者是讨论话题时,都会被老师要求起身发言;这样起立表达观点,在正式的场合中会显得自己更重视这个问题。即使是在日常休闲场合中,与人平等地对话也是应有之义,显得重视对方、重视谈话。

同时双手接物是个老生常谈的礼貌问题,日常中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但当颁奖典礼或是获得他人赠与物品时,双手接物则能够表达对对方足够的尊重。

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第3张

不要用手指指着人说话

我们的俗语中用“指指点点”来形容轻视、背后议论一个人的行为,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对着人动手指“指点”,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除了问路的时候,拿手指指着某个人说话,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在有些地方甚至会被人认为是“没有教养”;与人说话时,最好留出适当的身体空间,如果用手指指着对方,则会让别人感到很不舒服、不被尊重,是应当从小就要注意杜绝的行为。

公共场合注意不要打扰他人

在公共场合中,父母要教会孩子注意身边的状况,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会给别人造成影响?自己和小伙伴打打闹闹的话,会不会吵到正在安静用餐或是阅读的路人?

学会尊重他人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在公共场合不要打扰别人,为别人留出足够的空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可以直接教育孩子,如果当自己在休息或是专心做某件事时,有人推打吵闹,自己也会十分不乐意吧?将心比心,孩子在这点上也应该学会互相尊重。

这些所谓的“礼貌”,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第4张

要当个有边界的好客人

成年人在社交中要有边界,而孩子则同样需要有简单的“边界”观念。

每到节日团圆,走亲访友串门时,网上都会一片哀叹声,内容无外乎:

“家里来了亲戚家的小孩,房间里的东西都被洗劫了!”

“现在的熊孩子太可恶了,看上什么就吵着一定要,最坑的是熊爹妈还要帮腔明抢!”

这些让人怨声载道的孩子和父母,归根结底就是边界不清。孩子没有做客人的基本认知和礼仪,父母则理所当然地把满足自己孩子需求这件事当成了所有人的义务。

从孩子走出家门的第一步,其实就在学习如何融入社会,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尊重他人的边界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当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边界,随意侵入,其结果小则被亲朋好友吐槽,大则可能惹下大祸,因此教会孩子当个有边界的好客人,也是家长必修的一课。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