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父母觉得孩子小能唬吓吗

父母觉得孩子小能唬吓吗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家长的你小时候被爸妈吓过没,等你当父母的时候有没有吓过自己的小孩?如果你觉得孩子小所以可以唬吓,实际上是你太天真。

“假”吓唬带来“真危险”

小时候自己比较皮,老爸老妈讲道理说服、用零食诱惑都无济于事时,他俩便试着从外面搬救兵了——

“再哭大灰狼就来叼你来了!”

“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

……

相信这样吓唬孩子的话,不少父母也都用过,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被“吓大”的一代。大灰狼、警察叔叔、医生……这些客串在父母台词里的吓人角色不知帮父母摆平了多少桀骜不驯的熊孩子。口头上的恐吓,不仅可以避免因对孩子施加拳脚坐实“家暴”罪名,又能够在对付孩子的不听话上百试百灵,很多家长因而乐此不疲。

然而,令一名老妈没有想到的是,曾经屡试不爽的“吓孩”奇招,如今却给她带来了天大的麻烦。

近日,浙江宁波的一名女童独自出门找妈妈时迷了路,当好心的民警前来帮忙时,女孩却见到民警就跑,又哭又躲,直喊——

“警察叔叔别抓我!”

“警察叔叔别抓我……”

经过仔细询问,果然,孩子的父母经常用“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之类的话吓唬孩子。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好心的警察叔叔也觉得很受伤。

不过,女孩最终还是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母女得以团圆。

孩子的经历不由得让人捏了一把汗:幸亏孩子没有跑远,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不然很有可能就因为父母的一句吓唬,被推到人贩子的怀里。

父母觉得孩子小能唬吓吗

“吓大”的孩子没自信

很多惯用“吓唬”来镇住孩子的家长对此很不以为然:“孩子还小,就是和他开一个玩笑,还至于这么当真么。”

正是因为孩子年龄还小,对世界的认识并不完善成熟,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认识外部世界重要的途径,孩子才会觉得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以为孩子“不识趣儿”,实际上往往是你自己太天真。

家长冲孩子发脾气,甚至拳脚相向,带给孩子的是“有形”的伤害,这种伤害的来源尚且有迹可循,只要家长找到症结,努力改正,孩子身上的创伤就可逐渐愈合。但家长对孩子进行吓唬、恐吓的“无形”之伤,却很难被家长发觉并修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教育上的误区,孩子所承受的负能量也是日积月累。

不过,与家庭暴力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吓唬与家庭暴力的本质都是家长以成人的身份恃强凌弱。家庭暴力是成人对一个孩子体力上的征服,吓唬则是成人欺负一个孩子的年少无知。

冠以“教育”和“逗乐”为名的吓唬,在大人的世界非常普遍,就连尹建莉老师的孩子圆圆,在童年时也难逃被吓唬的阴影——

圆圆上幼儿园时,有一段时间是由爸爸来负责接送。因为幼儿园放学早,爸爸接圆圆还不到下班的时间,于是爸爸就把圆圆带回单位再待一个小时才回家。

但仅仅这一个小时的时光,圆圆过得并不快乐,并在很长的时间内心留有阴影。

单位里的同事经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捉弄圆圆,有的同事装作很凶恶的样子,强行要抱走圆圆,把圆圆吓得直躲;还有同事在爸爸开会时,“一本正经”地告诉圆圆“爸爸不要你了,跟叔叔回家吧”,惹得孩子不禁在办公室里嚎啕大哭。

有一天,尹老师发现和爸爸一起从单位回来的圆圆脸上有哭过的泪痕,才知道圆圆一直被同事“捉弄”的经历,气在头上的尹老师责备先生不懂得保护孩子,甚至说要剥夺他接送孩子的权利。

后来一段时间,圆圆经常梦到“爸爸不要自己了”,在与人打交道时说话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方,眼神一片犹豫躲闪。

以吓唬换来的孩子“听话”与“好玩儿”,往往是以孩子自信心与安全感的丧失为代价。经常遭受到吓唬与恐吓的孩子,更易产生“社交恐惧”,对他人难以抱有信任,对自己则充满自卑心理。而“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再闹我就不爱你了”等等大人带有恐吓性的言辞,则会直接疏离亲子之间的关系。一句“再闹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背后的潜台词是“爸爸妈妈爱你,前提是你要听话”。当父母原本无私的爱与条件挂钩,变成让孩子服从自己的筹码,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安全感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有些父母或者其他大人觉得不以为然,甚至新鲜有趣的“吓唬”,在孩子的眼里并不好笑。如果父母还不把这些生活中的吓唬当回事,只怕这些日积月累的伤害有朝一日在孩子身上爆发后,到那天想笑也笑不出来了。

孩子的价值观,源自父母的一言一行

很多时候,父母一句无心的“吓唬”,向孩子传递的却是严肃的人生价值观。

就像故事中宁波娃子的那位老妈一样,有多少家长吓唬过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而不是告诉孩子“有危险,找警察”。

又有多少家长在路过医院门口时,吓唬过自己的孩子“再闹就让医生给你打针”,而不是“医生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

还有的家长,甚至把学校的老师搬来当做“镇娃之宝”,“再吵,就把你送老师那里让老师给你留作业!”

警察,医生,老师,这些本应被众口传扬的社会贡献者,到孩子的耳畔竟成了被妖魔化的“大反派”。这不仅是家长在孩子面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更让可能在外面遇到危险的孩子,失去了向他们寻求帮助的机会。

有的父母可能会为之争辩:“可孩子总有一天是会长大的啊,这些社会常识、是非观念他会明白啊。”

没错,孩子终有一天是会长大——这也是父母“恐吓”教育的效果愈发微乎其微的原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会逐渐发现原来故事中吃小孩的老妖怪,偷走小孩的老巫婆根本就不存在,而每日忙碌的警察不可能会有时间给“不听话”的自己铐上枷锁。但孩子发现真相的结果也只有一个——原来父母是在说谎。

发现父母撒谎的孩子,言行上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儿时在心中对某一事物或角色留下的恐惧阴影可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流逝,但孩子内心中对恐惧力本身的崇拜却难以消弭。儿时认识到“妖婆”、“警察”、“挨揍”、“作业”等威慑力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一面用自己的力量恐吓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另一面又匍匐于权威、金钱等具有巨大力量事物的脚下。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角色都像警察、医生和老师那样幸运,在孩子懂事的未来尚有“洗白”的可能。有些被家长染上恐惧色彩的角色,会影响孩子终生的价值观——

“看见工地上的工人了吗?你以后要是没出息,就是那个样子!”

“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去当街头的环卫工扫大街吧!”

不经世事的孩子,头脑中的观念宛如一张白纸,任何人或物在孩子的眼中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以贫贱富贵来衡量个人,以体力上付出多少来恐吓孩子,就是给孩子如白纸般的观念染色,无疑让孩子失去了生来的纯真与自然的平等观念,同时让孩子年纪小小便对付出辛苦的劳动产生鄙夷与排斥。

更加令人觉得可悲的是,有的父母常以彼此中的一方作为吓唬孩子的武器,导致孩子与父母中的一方疏离,血脉相连的亲情链条就被一句常挂在嘴边的恐吓而被斩断,这种疏离感甚至到孩子长大也依然存在——

“再不听话,我就让爸爸来揍你了!”

父母育子,求仁得仁

遭受恐惧而留下心灵创伤的小象性成熟早,且攻击力强。年幼时被恐惧萦绕的孩子,也会在心中积淀下毒素。当孩子无法再承受这些恐惧的压迫时,便会将自己承受的恐惧外延出来,把恐惧的力量释放给其他人。

2018年2月,沈阳市铁西区发生8起纵火案,正当人们惶恐不安时,警察搜捕到了纵火的元凶,发现那是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

当问及少年疯狂纵火的理由时,少年愤愤地答道:“我爹经常吓唬我说我迟早要坐牢,现在我就放火坐牢给他看。”

很多人评论纵火的少年是怎么的“熊孩子”,却很少注意到这样“熊孩子”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在言语与思想上粗鄙野蛮的“熊家长”。不管家长的吓唬是带有“教育”或是“玩笑”的初衷,留给孩子的只有对外界认识的偏离和内心世界的创伤。

爱孩子,就请尊重孩子。无论是孩子的天真无邪,还是自己“挑逗”孩子兴致所在,都不应该成为孩子心中滋生恐惧的土壤。不考虑孩子感受的“无心”恐吓并不能展现家长在教育理念上的先进或者幽默感有多么浓郁,只能让自己的愚昧无知暴露得淋漓尽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止是一方为另一方学习模仿的榜样,也是彼此之间提供爱的能量,相互滋养。父母给予孩子宽容与爱,孩子报以成长与感恩,是为求仁得仁;若父母给予孩子恐吓与灰暗,长大后的孩子也难免会让父母“大跌眼镜”。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