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学习——学校 老师 同学课本 考试 英语 困 累 疲惫束缚 学不进 拖延缺陷 抗拒 焦虑差距 提升好奇 兴趣 开心 拓展 满足享受 生活陪伴 自由……

以上哪些词语和你的有共鸣?你又希望和哪些词有关?学习,似乎不单单是一个概念,它于每个人心里都被赋予着不同的意义。

现代家庭的普遍结构为421模式,4个老人,2个大人,1/2个孩子,孩子大多时候会成为家里的中心,虽然家中每个人都会为不同的事情而焦虑,但七转八折,有一部分的焦虑总会落在“学习”,这个说得着又推不掉的事情上。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第2张

它就变成一个大盒子,里面装着好多故事,各种情绪,大人和孩子都往这盒子里扔各自的东西,冷不丁擦枪走火,盒子里爆发了战争。学习不好的拖拉、厌学逃学、沉迷游戏,学习好的居然也抑郁、强迫。这一仗让人折腾地着急上火又措手不及。


学习怎么就这么难了呢?打开这个盒子让我们看看里面究竟有些什么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第3张

先来看看家长——焦虑淹没一切。一类情况,家长有时候有意无意会把孩子当做一件“作品”,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主要照料人,孩子的表现好坏直接意味着,这个抚养人是否尽责尽力,是培养出了有能力有出息的孩子还是一个差生。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第4张

所以孩子学习的状态,成绩的好坏,不仅仅关乎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本身,还关乎家长的荣誉一战。由此家长就会附加很多期待,期待孩子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把学习看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再来,也有的家长在学习上有过较强烈的个人的体验,对学习形成了有倾向性的认识,比如只有学习好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赚到钱,才不会被看不起,才能获得更多的控制感等等。所以将这样的信念也传承给了孩子,并且因为孩子的学习状态不佳而感到着急,因为这不仅代表了这次、这段时间,更代表了一眼就能看到的未来。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第5张

除了上述情况外,也会有一些其他情况,但是归总都会落在“他(孩子)如何如何,该怎么办呀?”这样的问题上。这其中除了要了解孩子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外,还应该反观一下,作为家长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以至于被焦虑的感觉淹没了一切,一直在盒子外兜兜转转,寻找怎么办,总是徒劳无果,在尝试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效后,只能徒增家长和孩子双方的无能和无力感。


再来看看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认同父母的需要冲突。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第6张

自打孩子一出生,学习便是本能,如同动物世界里,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会跟着父母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式,学会觅食、捕猎、躲避危险等。 相对来说人也如此,并且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多元化,在文化环境下,学习会被单独罗列出来形成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这是拓展个人,拓展人类思想,探索生命意义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优劣势,而形成各自的擅长和困难。有时候在擅长的地方,孩子会期待被看见,如果得来的回馈是:嗯,虽然这点很好,但不要骄傲,离某某某或离最好还有一定距离哦!那么优势转瞬间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换回的是我不够好。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第7张

当遇到困难时,孩子原本所具备的资源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困难便可能本能地走向回避,逃跑。此时孩子渴望得到一个安慰和帮助,但很有可能这时家长的焦虑感更胜,来不及处理孩子原本的困难,而被自己的着急给带跑了。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自我发展的需要也在不断提升,他希望了解自己的特点,相信自己的感觉,根据自己的节奏来成为独特的自己。但同样也会“看父母眼色”,即了解父母的需要,满足父母的需要,此时形成的内心冲突,会让孩子不晓得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或者一心为了抵抗而壁虎断尾,将自我发展搁浅至一旁。

学习,说的从来都不只是学习 第8张

因此每当我们要谈学习的时候,从来不只是在谈学习,打开盒子,看看里面有啥。
木心先生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这不是在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更好的人,才能赚更多的钱,只有赚到更多的钱,你才会拥有最好的。而是说一个人要成为他自己,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受来体验丰富的世界。而文化学习是其中一条通往罗马的道路。它是帮助人们了解世界,通向自己,连结他人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