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孩子老爱粘着父母是怎么了?这是孩子爱撒娇的表现吗?

孩子老爱粘着父母是怎么了?这是孩子爱撒娇的表现吗?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老爱粘着父母是怎么了?这是孩子爱撒娇的表现吗?孩子爱粘人的原因是什么?没想到原因竟然出在这里,看完后有点心酸!

月月1岁6个月了,主要由月妈带,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总喜欢黏着月妈。

只要月妈在家,她就会一直跟着,就连月妈去趟卫生间,她也要跟着。

有时候月妈想出去办点事,可她偏偏哭闹着也要去,弄得月妈什么也做不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事实上,不止月妈为此苦恼,我们很多其他妈妈也都和小新妈提过相同的问题,好像孩子爱黏人是一件令我们父母们颇为头痛的事情。

在小区,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玩着玩着就走到爸爸妈妈身边来,要妈妈抱抱或者过来蹭蹭妈妈,腻歪了一会儿后又屁颠屁颠跑去玩了。

这时候,有的妈妈就会一把把孩子推开,说:“玩得好好的,干嘛要抱抱,自己去玩吧。”

其实啊,要抱抱,蹭蹭妈妈,亦步亦趋的跟着妈妈,这些在我们眼里看似黏人的行为,都是孩子在寻求安全感的表现。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精神学临床教授阿兰?斯格尔解释说:

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的最明显阶段,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

事实上也是,孩子出生后,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处在妈妈的照料下必然会形成对妈妈的依赖。

所以说,孩子黏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是对熟悉的亲人逐渐产生依恋情绪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孩子和妈妈之间保持温暖,亲密,适度的依恋(即黏人现象)关系,会使孩子既得到满足,又心情愉快。

孩子有了这种安全依恋感时,不但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和形惧,还能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且发展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

所以,黏人其实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表现,不要刻意拒绝,不要延迟满足,给他安全感,帮助他们去适应环境。

等他内心不再惶恐了,不害怕了,自然就敢松开我们的双手去探索新世界了。

孩子老爱粘着父母是怎么了?这是孩子爱撒娇的表现吗?

孩子早期安全感的建立对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人格形成、未来发展都影响重大。

过于黏人的孩子如果没有被好好培养安全感,成年后也容易缺乏安全感。

一个成年人如果缺乏安全感,那相应的就会出现很多心理缺陷,这些心理缺陷会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待人接物、婚姻家庭、育儿历程等。

比如,他们在人多的时候会感觉不自在,害怕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怕开口说错话。

不愿意探索新的事物,结交新的朋友,爱墨守成规,把自己封闭起来。

总是害怕别人不爱自己,所以在恋爱及婚姻中容易黏着另一半无法独立,甚至是通过一些极端的行为以达到让对方不断记住自己、关怀自己的目的。

同时,因为自身缺乏安全感,他所养育出来的孩子在跟他长期的接触和影响下,也容易缺乏安全感,这是一种教养的循环表现。

孩子为什么会粘人?

没有把握好第一个分离焦虑期

在孩子6~9个月时,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分离焦虑期,这时的孩子会对我们父母形成明显的依恋,以及对陌生人产生恐惧。

在这个时间段,孩子如果没有明确的第一依恋人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妈妈经常出差或不在身边,或者经常更换照顾孩子的人,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身体接触等,都有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错过孩子的第二个分离焦虑期

第二个分离焦虑出现在孩子1岁半左右。

此时,孩子的心智也成长了,最主要的一个标志是他自我意识的产生。

此时孩子可能会通过各种语言和行为反复地确认一个问题:妈妈到底爱不爱我。

得到的答案肯定与否,都将对他们将来黏人的表现起着关键的作用。

没有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的质量会影响孩子黏人的程度。

可能有很多妈妈会说:我是全职太太,一天24小时都在带着孩子,可孩子为什么还会黏人?

其实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家长陪伴的质量不高。

高质量的陪伴从时间上来讲,最好是一天1~2个小时的全身心投入。

当然,如果有的家长陪伴的质量特别高的话,只有半个小时也胜过一天24小时的无效陪伴。

缺乏社交的机会和示范

一些妈妈可能会发现:当很多孩子都在参与游戏时,总有几个孩子不参加,黏在爸爸妈妈身边。

实际上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这样情况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不是很主动。

从孩子1岁起,我们家长就应该有计划地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其他人,并且鼓励孩子主动与其他人交往。

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对我们的依赖感。

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黏人的原因可能不同,在保证及时予以回应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有所区别的对待。

一两岁孩子粘人很正常

其实,对一两岁小孩子来说,爱黏爸爸妈妈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小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依恋感强,这是他们心理的安全需要。

他们不断地用呼唤爸爸妈妈的方式来测试一个问题:就是当我要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会及时回应我吗?他们会马上出现在我的面前吗?

如果他每次呼唤我们,我们都能给予回应,都能及时出现在他的面前,那么他就会放心一些。

接下来他还会不断的测试我们,如果我们都能予以回应,那么,他就逐渐确定了一件事: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我需要他们时他们就会出现,而不是不管我。

对他们而言,这种确定性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妈妈的爱,往往最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是可爱的,是有价值的,由此获得充分的心理能量,并成长为一个有自信的、独立的“人”。

大了还粘人可能是因为心理压力

如果孩子已经三四岁了,同龄的孩子都能自己独自玩一会儿了,可是我们的孩子还是寸步不离的,时时刻刻都要做跟屁虫,那就有原因了。

可能是孩子这段时间遇到一些困难,这个困难会让他产生一些不安全感,因此他需要在我们身边需求一些安抚或者力量。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了,或者老师对某些事情处理的方式让他对自我产生了一些怀疑,这些都会给他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会对家里的主要依恋人如妈妈产生依恋,这个时候妈妈的及时回应对孩子来说会起到一个安全堡垒的作用。

他们会觉得无论在外面遇到了什么困难,妈妈都是可以避风雨的港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纯的考虑粘人了,必须得结合孩子日常中的其他生活来综合分析原因。

孩子老爱粘着父母是怎么了?这是孩子爱撒娇的表现吗? 第2张

如何应对粘人孩子?

针对孩子爱黏人这一正常现象,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特别的成长阶段,让孩子健康成长!

保护孩子处在萌芽状态的独立性

孩子1周岁后,独立意识开始萌芽。

比如,喜欢自己拿着勺子吃饭,不愿意被别人抱着走等。

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我们父母应当爱护这种独立意识,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如用话语、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孩子独立性的赞许,可以经常夸赞孩子“能自己吃饭了,真了不起”,给孩子一个拥抱等,以此激励孩子更加大胆独立地去探索。

要让孩子懂得我们是爱他的

当孩子向我们发出各种需求信号时,我们要及时满足他的身心需要。

平时要多抱抱、多亲亲孩子,要经常和孩子说话,让他感受到自己被爱包围着。

在家时,可以让孩子一个人玩,并不时地过来和孩子一起玩,让他常常看见我们,这样能让孩子对我们产生信任感与依赖感。

把自己正要去忙的事告诉孩子

1岁的孩子能够听懂我们经常说的一些简单话语,我们可以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向孩子解释一下我们正要去做的事情。

比如可以告诉他:“”妈妈要去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上玩玩具,等煮好子了,我会陪你玩哦!”

孩子渐渐就会明白我们要做的事,而我们也确实去做了我们所说的事,这样孩子就会信任我们,并愿意独自待一会儿。

用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分离

我们可以用一些宝宝感兴趣的游戏来分散他的注意力,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减少孩子的黏人频率。

比如,可以先陪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

当发现孩子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喜欢的游戏上时,我们就可以对他说:“妈妈有点别的事情要做,就在你旁边,不离开你,你自己先玩一儿吧。”

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哪里,不可以看到孩子正玩得开心就突然不见,这样孩子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在我们离开之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且征得他的同意。

我们可以这样说:“妈妈暂时离开一会儿,马上会回来,好不好?”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同意的。

不要因为孩子总黏人而处罚他

有些脾气比较暴躁的父母,当孩子黏人的时候,就会感到十分不耐烦,认为孩子太不独立了,便会用一些方法来处罚孩子,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孩子总是喜欢黏着我们,说明他觉得在我们身边才最有安全感又最开心。

如果因为这就去处罚他,就会让他对自己产生极大的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情,同时也会缺乏安全感,从而影响到他心理的健康发展。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下其他人

除照料者外,家庭中其他成员也应该多点跟孩子接触,如多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建立一种融洽的亲子关系。

让他知道,除了妈妈外,在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同样也是可以建立这种安全感的。

待孩子再长大一点后,可以带他出去外面转转,多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接触。

尤其是同龄的小朋友,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其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总之,小新妈想提醒各位妈妈们:

孩子粘人,并不是莫名其妙故意和我们大人作对,只是在寻求安全感!

真正得到过爱的回应的孩子,才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感去独自应对外界的世界,独立于爸爸妈妈自己生活。

所以,请对每一个黏人的孩子温柔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