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健康 >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依恋感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依恋感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蓼蓼生下来不久,妈妈就重返工作岗位了,因为妈妈工作忙作,蓼蓼就整天和保姆生活在一块儿。妈妈经常早出日晚归,而且经常出差,蓼蓼整天见不着妈妈,就连睡觉也是和保姆在一起。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依恋感

蓼蓼生下来不久,妈妈就重返工作岗位了,因为妈妈工作忙作,蓼蓼就整天和保姆生活在一块儿。妈妈经常早出日晚归,而且经常出差,蓼蓼整天见不着妈妈,就连睡觉也是和保姆在一起。

对于蓼蓼来说,她虽然住在自己家里,却像被寄养的孩子一样缺少和父母处的机会。她倒是和保姆关系密切,每次保姆回家探亲,蓼蓼都不想让她走,好像比妈妈出差还要难过。

在蓼蓼三岁时,保姆有了自己的假体,不能再带蓼蓼了,妈妈就给蓼蓼另外找了一个保姆。但是,蓼蓼却异常排斥新保姆,整天又哭又闹。妈妈无奈,只好再换保姆。但每次换的保姆,不管是好是坏,孩子都不接受。

随着保姆走马灯似地更换,蓼蓼也到了懂事的年龄,不哭不阔了,但是,她却不愿跟别人说话。父母忙于工作,依然没有多少时间和孩子交流,孩子孤零零地生活。孩子上学了,不和别人说话,上课也不听老师讲课.一个人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和学校生活格格不入。后来,老师通知家长,蓼蓼的父母这下着急了。

蓼蓼的父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问题的根据是自己不应该把孩子完全托付给保姆。当孩子形成对第一个保姆的依恋关系时,又接着给她换了别的保姆。妈妈又没有时间陪孩子说话、阅读和玩耍。致使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冷漠,她总感到孤独,以至于完全封闭了自己。

专家诊断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依恋开始于产前,并在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年中显著增长。虽然这种依恋在孩子整个生命过程中会持续发展,但是,早期的依恋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十分重要,它会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

对妈妈的依恋在促使婴儿信任感发育的同时,上万亿个神经接点在大脑的语言、智力、感官和运动区域形成。婴儿在其生命中的第一年所经历的抚摸、拥抱、信任和鼓励将成为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永久部分。

老威特就特别反对雇人照顾自己的孩子,他认为这是在推卸做母亲的责任。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来代替,孩子的教养必须由母亲来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别人,只能是不称职的母亲的做法。这会在无意中让孩子产生沮丧感,这是人生中的最大的憾事。

如果孩子对妈妈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感,这种机会窗口将一直开放到孩子两岁的时候。过了这段时间,依恋感的发育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专家建议

安全的依恋感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那么,怎样做才是重视孩子的依恋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顺利地度过依恋期呢?

建议一:多拥抱和抚摸孩子

孩子的依恋是他们情感萌芽的开端。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孩子,父母应多向他表达父母的爱,而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抱抱孩子,多抚摸孩子。

孩子和成人一样,也非常需要得到父母的抚摸、拥抱。事实上,这是一种天性,一种与得到食物、水分一样的先天依恋,心理学家称之为“接触安慰”。

心理学家对猴子进行的母爱剥夺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即母子关系的必要特点,并不只是给予食物这么简单,它还包括母子身体紧密接触的舒服感。

一个充分得到父母爱和抚摸、拥抱的孩子,依恋感的发育健康,身心发展也会比较健康、稳定,对外界环境比较信任,与父母的关系比较融洽,目后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和谐。而一个没有满足依恋感的孩子就会情绪不稳定,或者烦躁,或者冷漠,对外界环境缺乏信任感,与父母以及他人的关系比较紧张。

可见,拥抱和抚摸与要求食物一样,是一种自然的需要。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的依恋感,对于处在依恋期的孩子,要多拥抱和抚摸。

国内外都有这样的报道,即妈妈们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对婴儿的身体进行按摩。接触按摩不仅适合婴儿,对幼儿同样适用。接触安慰的满足是孩子快乐的源泉,也是今后形成自信的支柱和安全的保证。

因此,母亲除了哺乳时和孩子充分接触外,每天还要有意识地接触孩子的身体。比如,可以每天给婴幼儿的身体进行按摩。让孩子在接触安慰的满足中获得快乐,从而顺利度过依恋期。

建议二:形成安全性的母子依恋

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从出生开始到两岁半之间都比较强烈。这一时期,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母亲最好与自己的孩子建立起稳定的依恋关系,不要经常让孩子生活在被剥夺母爱的环境里。

母亲即使在自己需要外出,孩子不愿分离的情况下,也不要采取恐吓或打骂的行为,这会导致孩子不良的依恋后果,削弱亲子关系。

夜间突然惊醒哭闹的孩子,除了因为晚上喂奶造成的睡眠障碍外多数是因为分离焦虑造成的。这时候,妈妈最好能立刻给孩子抚慰,绝对不要对孩子发火。事实上,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让孩子安安静静睡眠的最好办法就是平时父母能多陪陪孩子,以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

那些没有形成安全性母子依恋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容易产生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以后他们会很难适应或者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建议三:与孩子一起玩玩具

让孩子和妈妈一块玩玩具,创造母子同乐的机会,这对减少分离焦虑,促进孩子对母亲的安全依恋有很大的帮助。

开始时,妈妈可以抱着宝宝玩玩具,然后让孩子一个人坐着,妈妈在旁边和他一起玩。这时,如果有其他的小朋友共同参与最好不过了。比如,抛球游戏,或者利用木偶玩模拟的人物游戏等。

妈妈可以先将游戏方法示范给孩子看,然后让孩子自己玩,慢慢地让他能够自己一个人玩。

在孩子玩得很好时,妈妈可以去做一些家务事,但要记住,妈妈一定要呆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建议四:不要把孩子轻易送给别人照看

由于工作忙、压力大,现在的许多父母生完孩子后,就把带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或保姆,这样做等于把自己的责任给推出去了。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这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伤害,但是,这种“只生不养”的教养方式必将是影响孩子日后成长质量的一个隐患,同时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许多麻烦。

有一对父母,年轻而且家境又好,他们不想把时间都耗在家里,就想着到国外去看看,认为孩子大了就没有时间出去了。于是,他们把孩子委托给一位亲戚,但亲戚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教育孩子。

等孩子三岁,这对夫妇回来时,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无比惊讶。自己的亲生孩子把他们当陌生人看待,而且拒绝和他们一起生活。孩子经常对父母的问话不理不睬,更不服从父母的管教。这对父母尝到了苦果,以致后悔不已。

由此可见,不要把孩子轻易送回老家让别人照看,要尽量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最好能天天见到孩子。如果有实际困难,应该由家长自己去克服,而不是让一个小小的孩子去承担。同时,父母也不要整天只想着工作,对孩子的要求不理不睬,而是要认真地对待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寸时光,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建议五: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

有些父母确实因为工作或者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带孩子的,也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知道父母每天都关心着他,尽量减少孩子情感上的失落。

比如,孩子不得不让别人带,也要提前先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临时抚养人建立感情,让孩子在心里先接纳他们。

孩子不在身边时,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打电话,多沟通感情,并且定期去看望孩子,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时刻都在关心着他,这样孩子的失落感会大大减少,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