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让宝宝在“吵吵闹闹”中成长

让宝宝在“吵吵闹闹”中成长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9.0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同年龄的孩子争吵的形式不同,2岁时一般只是被动地卷入争吵,而到了3岁时,就越来越爱主动招惹别人,这可能是孩子日益发展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让宝宝在“吵吵闹闹”中成长

孩子到3岁左右就不喜欢独自玩耍了,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找同龄伙伴去玩。一直在父母庇护下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开始学着和其他孩子合作玩耍时,常常会出现因不遂自己心愿而哭着跑回父母身边的情况。这时父母应注意,无论是孩子与别人玩得很好,还是与别人吵架,他们都是在尝试怎样在集体中生活,尝试在自己与别人的意向发生矛盾时,如何不失自我地使别人接受自己,同时又要出于合作的需要而去适应别人,孩子正是在这种吵吵闹闹、推推操操的过程中寻找最佳合作方式。因此,孩子吵闹不见得是坏事,有时也是很必要的,既能培养孩子的个人意志,又能使他合群。

孩子之间的争吵,一般分三种类型。

(1)主动招惹别的孩子,引起争吵。

(2)受到别的孩子的招惹,被迫反击。

(3)报复性吵架。

孩子吵闹的原因很多,争抢一个玩具,争先玩滑梯,对方无意的碰撞,都能招致打闹,他们的打闹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如果父母只是简单地讲“打架不好”,或训斥孩子一番,丝毫无助于加强孩子间的协作精神。干预孩子间的争执,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学习在集体中生活的机会。

孩子们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彼此合作。在儿童的世界里,大人的推理是无效的。用成人的眼光判断孩子之间的争执,训斥他们“不许打架”,“打架是坏孩子”等,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激怒孩子,使他们形成不良个性。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把孩子间的争执当做他们适应集体生活的第一课。除非出现危险性、伤害性的打闹,否则不要过多干预。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