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那些一直听父母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一直听父母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8.9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朋友姐姐家的儿子彬彬读大一,可是,最近他差点被学校开除了。

缘由是有位同学说了几句玩笑话,彬彬怒了,把那同学一拳打得脑震荡住了院,还把教室砸的一团糟。(让我立刻想起了马加爵)

家里的老人说,这孩子是中邪了!以前他多乖巧、多听话啊。

朋友说,彬彬真的从小就听话,叫他往东从来不敢往西,他的父母相信“棍棒下出孝子”,对他的唯一标准就是“听话”。

听到“听话”这句,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我们养孩子只需听话,而不必拥有爱心,独立,善良,自信,创造力和好奇心,只需要表现乖吗?

朋友接着说,可谁也没想到,考上大学,彬彬反而好似进入了“叛逆期”,一言不合就大喊大叫,扔东西、砸东西,情绪极容易失控。

这回在学校闯了祸,姐姐很愁苦,实在想不明白从小乖巧听话的儿子怎么突然就性格大变,可骂他无动于衷,打他甚至会和你对打,无奈之下,只好去看了心理医生

医生说:孩子变成这样,竟然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罪魁祸首就是把孩子逼得太听话。

一个很“听话"的孩子,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从来不给家长找麻烦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憋出内伤!

很多小时候很乖、很听话的孩子,往往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一旦遇到突破心理防线的问题,就容易崩溃,容易变得脾气暴躁。

彬彬哪是什么中邪,不过是从“听话孩子”变成“暴躁大人”的失败教育典型!

想想,这也没什么不正常,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想起去年一个客户心急火燎地和我沟通,说他从小到大一直特别乖特别听话的读大三的儿子,突然向她宣布大学不读了,说不想过被安排模式下的生活,要去寻找自己。

那些一直听父母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听话孩子长大后,脾气都会变暴躁的。

我的闺蜜小蓝,从小到大都是特别听话的乖乖女,方方面面都循规蹈矩得不得了。女孩子乖,多讨人喜欢,可这真不算是什么好事。

我就从来没见过她为自己争取什么:工作勤勤恳恳,但每每有机会时还不待别人抢,她自己就先放弃了;谈恋爱总是小心翼翼,就跟一只缩在壳里的蜗牛似的,到后来男朋友竟然被熟人抢了!她却只敢偷偷哭。真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有一次去小蓝家吃饭,我算是看明白了,问题原来出在她妈身上。

如果家长在家里训导孩子服从,那么最终会把孩子培养成在外人面前唯命是从!

短短半小时的午餐时间,她妈妈一会儿说女儿筷子握法不对要纠正,一会儿叮嘱她鱼里有刺要小心,一会儿强制劝说小蓝多吃碗饭“别瞎减肥”……好不容易捱到出门,她妈又追上来要求她换下凉鞋,说是女孩子要注意保暖,必须穿能包裹住脚趾头的小皮鞋。

让人气结的是,蓝蓝默默的,都,听,话,了。

实在是不奇怪了,小蓝走向了社会,她习惯了从听妈妈的话到听别人的话,她仍然在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事,只不过,这个别人从父母改变成了同学同事或者同伴,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我说她:“没想到这么大了,竟然还有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拜托啊,你都快40岁的人了。”

小蓝沉默很久,喃喃说道:“我心里也是不愿意的,但不知道怎么拒绝。其实,我也很讨厌这样的自己。可是,我从小就是那么长大的,不听爸妈的话,我真的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是啊,这其实就跟小蓝从小太乖、太听话有关。

太听话的孩子大多会有一种通病,那就是缺乏激情。学习也罢,工作也罢,都不是发自内心,只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不知道怎么拒绝父母。对争取可得的结果也没有什么热情,容易放弃努力,容易半途而废。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

结果发现有强烈反抗倾向的儿童中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没有强烈反抗倾向的儿童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简单说来,就是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武志红说过,我们生命中有两个“叛逆期”,一个是1.5-3岁,另一个则是青春期。正常情况下,孩子在这两个阶段都会表现出较强烈的叛逆,不听父母的话,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孩子这样做,是为了: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

平稳渡过后,在18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孩子开始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了这个“自我”,他就会有较强烈的欲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需要监督也能有很强的动机去追求人生目标。

而那些过于听话的孩子,由于父母控制欲望太强,一直“被安排”学习和生活,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严格抑制了自我意识成长期间该有的“叛逆”。这就容易产生两个恶果:一是延迟叛逆,二是缺乏生命力。上文的两个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可悲的是,他们的人生大多已注定,很难更改,甚至要获得自己心底认可的丁点幸福,也需要比别人付出几倍的辛苦。

太过听话的孩子,真的不容易幸福。

那些一直听父母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第2张

家有太听话的孩子,家长得从自己身上反省问题。

要求孩子听话的家长,一般控制欲极强,同时大多对自己不太满意。他们把孩子当作私有物品,企图通过控制孩子来实现自己无法实现的人生。可悲么?自私吧?

学学董卿吧!在最近的采访中,董卿谈到她的育儿观:你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那你自己先长成什么样子!父母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自己争取去吧,别为难孩子,更别害了孩子!

所以,首先,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尊重和自由,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

做父母的,必须停止“我是你妈妈,我懂得比你多,你必须按我给你的建议走”的教育模式。相反,凡事与孩子有商有量,凡事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把孩子当成小大人,他就真的能成为与你并肩前进而且有主见的“小大人”。

其次,在尊重的前提下为孩子建立规则。

自由并不是毫无限制的宠爱,规则也不是要求孩子听话,而是让孩子明白“有限制的自由”才能飞翔的更高。

所以,规则可以和孩子商量着建立,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以及违背规则将要受到的惩罚。切忌强迫孩子盲目的遵守规则。

更重要的是,规则制定后,是需要全家人一起执行并维护的。

你要相信:最被孩子认可爱戴的父母,永远是为孩子尽可能提供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长成他自己想要长成的样子,而不是父母想要他长成的样子。

第三:放手放手放手把选择权给孩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事业成功爱情顺利?是他们天生机遇好运气佳吗?不是,是他们从小经历了更多的选择,学会了如何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他们有能力经过深思熟虑处理好各种选择。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掌控和选择,就连小婴儿也不例外,婴儿需要掌控自己什么时候吃或者不吃,他不想吃的时候,就会紧闭着嘴巴不张口。如果你借助外力硬塞,要么他强烈拒绝,要么会怀疑自己,我的判断可能错了。

说到最后,再来说说莲子,莲子是特别听话的孩子,在学校特别淘人喜欢。她曾经跟我说,妈妈,我就是以乖取胜。乖应该就是听话的意思。但是,她这种乖这种听话,是基于一种对规则的认可,在公共的场合,比如学校,比如教室,是不能大声喧哗的,尤其是上课的时候,说话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对同学的不礼貌。

莲子在家也比较听话,听话又不失主见。她这种听话是站在了我的立场上,考虑到我的感受,理解妈妈的不容易的听话。

所以,不是说,听话一定不好,不听话一定好,听话和不听话没有绝对的标准。判断好坏需要看一点: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良好关系下听话的孩子未必不好。而控制型父母下的听话孩子一定是弊端多多,孩子要么懦弱终身,要么未来会像火山一样爆发。

需要改变的永远是家长,如果你改掉你的家长作风,考虑到孩子需要,而不再粗暴干涉孩子的行为,那么你养育一个真正听话乖巧的孩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但是,我们常常为了我们自己省事而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就各种嘉奖,不听话就惩罚训斥。是的,爱一个听话的孩子很容易,爱一个不那么乖巧顺从的孩子很难。尽管很难,仍然需要改变自己看孩子的角度和高度,从无条件接纳和尊重开始陪伴孩子。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