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就是要名牌?拜金心理背后,因为找不到自己

就是要名牌?拜金心理背后,因为找不到自己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4.0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爸妈很头大】

“初一的儿子最近一直吵着换智能型手机,他看到同学们放学后就忙着开手机连线,讨论着周末去哪玩,自己却像个局外人,他再也无法忍受跟不上大家脚步的旧手机了。

但是我认为初中生不需要这么浪费,手机只要能拨接电话就好,功能太多反而让人沉迷,上课或补习都无法专心。母子双方僵持不下,儿子扬言要把每天的早餐钱省下,三个月后拿这笔钱去买新手机,但是我不同意,‘不吃早餐饿坏肚子,这怎么得了?’我到底该不该给他买新手机?”

“十四岁的女儿爱漂亮,书包里总藏着一套便服,放学后就立刻换上。那天我翻开她的书包时,意外发现她偷偷买了化妆品、指甲油,还有一件超低胸小背心。

我非常生气,大骂她不知检点,小小年纪做这样‘超龄’的打扮,哪还有心思念书?她却说班上几个要好的女生都这样,‘有什么了不起!’而且她们只是放学后才玩玩,又没违反校规;‘反正我本来就不喜欢念书,跟化妆打扮又有什么关系?’我这个爸爸是太老古板了吗?”

就是要名牌?拜金心理背后,因为找不到自己

【专家来解惑】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从家庭的保护中脱离,开始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他必须像爬楼梯一样慢慢走到他自己的位置上,有时爬一步退两步,过程中不断进进退退,最终才找到自我的价值与肯定。

超过预算,就从过年红包预支

正因为他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内涵,所以他会想要跟同侪团体看齐,别人有的东西他也想要有。这时候父母应该理解他追求被团体接纳的心情,不要骂他虚荣。对青少年来说,名牌商品可以提升自我价值,这对一个还不知道自己价值何在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父母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或完全禁止他追求流行,当然父母也不能无止尽的满足孩子对名牌、奢侈品的需求,建议可以订一个预算上限。例如,念初中的男孩经常打篮球,家长可以跟他约定,每三个月,用一千五百元预算买一双新球鞋。但如果他想买的是更新、更贵的款式甚至限量鞋,他就得等到生日或是过年领红包,从里面拨出一部分充做换鞋基金。

小学就可以教孩子规划零用钱

其实有关零用钱的规划与分配,应该提早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不必等到青春期才引爆。

孩子在领到他人生中第一笔可以自行运用的金钱时,几乎无可避免的会失控。因为他还没有建立起预算分配的概念,也还没有学会忍耐与延迟满足。举例来说,小明领到一个月五百元的零用钱,马上拿去买了一个新的皮夹,但他回家就后悔了,他想到接下来一个月都不能喝饮料、买零食,于是他跟妈妈撒娇兼耍赖,希望把皮夹八折卖给妈妈,至少换回四百元。

这时候妈妈该怎么做呢?妈妈可以安慰他、同情他,但不要嘲笑或讽刺,更忌讳一时心软答应小明,否则他永远没办法学会这宝贵的一课:妥善管理自己的金钱与物欲。

如果到了初中之后才开始面对这个问题,孩子本身已陷在身体急速变化与内在高度混乱之中,困难度会更高。

青少年是第一次当青少年,父母也是第一次当青少年父母,在放不放手之间找不到准则,双方都很为难;但如果父母只把关注焦点放在外显行为,让亲子间的对抗一直围绕在名牌或装扮上,反而切断了沟通的管道。

“成全”孩子打工的想法

身处在现代化社会,各种诱人的商品快速推陈出新,青少年想买的东西愈来愈多。当零用钱不能满足时,他会开始想要靠自己赚钱,此时父母先别急着担心,其实这是一个帮助孩子认识社会的大好机会。

当孩子提出他想要尝试的工作,在父母听来有可能是天马行空,难以认同。但此时最重要的是设法“成全他”,不妨带着他去认识这个行业,实地去做一整天,真正的体会与尊重各行各业的甘苦,去感恩人家对社会的奉献。父母千万不要抱着“看好戏”或是等他打退堂鼓的心态,因为这在无形中已经把职业做了高低区分,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没有好处。

青少年一方面追求小团体的认同,另一方面又想要同中求异,藉由引人注目的装扮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他会想要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会想要奇装异服,可惜的是父母往往只看到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这一层,却看不到孩子的内心可能正在发抖,因为他害怕,不知该何去何从。

根据我们辅导过的经验明白,只要亲子间从小累积的情感够深厚,过了这段狂飙期,过去父母熟悉的那个温暖又贴心的孩子,他终究会回来的。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