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不及格”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

“不及格”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6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太勤快了,我像伺候‘祖宗’一样伺候孩子,结果真的把他变成了‘祖宗’”。

我们常常在爱的名义下,不知不觉步入爱的误区,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甚至伤害了孩子未来的翅膀。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倍增,要啥有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

说到这里,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1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与其说是我在照顾他,不如说是他在照顾我。

过马路的时候,我需要他拉着我的手,因为我怕湍急的车流;

进餐厅的时候,他会率先帮我拉开门,因为我每次开门都很费力;

在我发胖的时候,他会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瘦的人”,因为怕我自卑伤心;

在我生病的时候,他会让家里人都小声说话,不要吵到我休息;

我想我是一个享受着孩子照顾的,“不及格”的妈妈。

“不及格”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

前阵子看到一句话很暖。

准爸爸对即将分娩的妻子说:生个女儿,我照顾你们俩;生个儿子,我们俩照顾你。

我想每个女人,都幻想过高大的丈夫和儿子,围在自己身边,爱自己、保护自己;我们也幻想过有个贴心的小棉袄,陪自己聊八卦、聊心事,永远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

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却忘了让他们照顾我们了?

我们给孩子洗衣做饭,却忘了让他们知道做家务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

我们给孩子辅导功课,却忘了告诉他们上学很辛苦,但爸爸妈妈工作也很辛苦;

我们陪孩子嬉戏玩闹,却忘了告诉他们自己周末也真的很想睡个懒觉;

我们太努力,努力想做一个“满分妈妈”“满分爸爸”,却将自己的努力藏在背后,让孩子将一切当做理所应当。

“不及格”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 第2张

2

我的孩子,没有所谓“完整”的家庭。

取代“满分爸妈”的,是一个“满分爷爷”。

孩子的爷爷,是一个细腻到极致的老人,他将自己每天的行程安排的滴水不漏,接送孩子之余,还包揽了家中一切家务,并且为了孩子的成长,几年如一日,每晚为孩子准备鸡蛋牛奶,哪怕有时孩子嚷嚷着要吃鸡蛋,只是为了多看会电视。

在我接触过的爸爸妈妈中,没有一个人,能像爷爷那样,将孩子照顾得那么无微不至。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爷爷还特别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发现、表扬孩子每一个优点,不许奶奶对孩子有任何大声斥责,自己的“暴脾气”也在孩子面前消失无踪。

面对这样的“满分爷爷”,我和孩子爸爸,都是“不及格父母”。

可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无地自容、无比感动的爷爷,却得不到孩子的亲近和尊重。

无论我们多少次告诉孩子爷爷的辛苦,要孝顺爷爷,孩子在面对爷爷时,总是很任性妄为、肆意顶撞。

“不及格”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 第3张

3

我们小时候,学过一首儿歌,叫《好妈妈》。

我的好妈妈

下班回到家

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

妈妈 妈妈 快坐下

请喝一杯茶

让我亲亲您吧

我的好妈妈

可是现在,当孩子说“妈妈你辛苦了”的时候,我们习惯说“不辛苦,不辛苦,你懂点事我就不辛苦了”;

当孩子想要帮忙洗碗、扫地时,我们连忙制止,说“你看你,把衣服都弄脏了,一边玩去吧”;

孩子,都是好孩子,是我们,让他们变得不懂事。

“不及格”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 第4张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边玉芳教授做过一个演讲。

她说:把溺爱放在大环境下,实际上不仅仅是指“包办代替”,也包括“过分注意”、“轻易满足”、“大惊小怪”、“剥夺独立”、“害怕哭闹”、“当面袒护”等等。

过分关注,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享受特殊待遇,让孩子会太以自我为中心;

轻易满足,总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就不懂得体贴他人,也会变得不珍惜物品,浪费金钱,学会攀比;

大惊小怪,孩子受了一丁点伤,就惊慌失措,大呼小叫,让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孩子,变得懦弱娇惯,怕累也怕痛;

剥夺独立,时刻把孩子圈养在身边,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小尾巴,让孩子变得在家里横行霸道,在外面胆小如鼠;

害怕哭闹,孩子一哭就投降,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孩子心里埋下自私、无情、任性的种子;

当面袒护,在家庭成员管教孩子时,护着孩子,让孩子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无法养成正确是非观念。

“不及格”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 第5张

4

所以相比做一个无微不至的“满分妈妈”, 我在努力做一个“不及格妈妈”。

“不及格妈妈”,对孩子“疏”于照顾

孩子虽然小,但他需要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吃饭时帮大人摆好碗筷,最后一个吃完饭,要把自己的碗刷好;

我们都知道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真正在生活中贯彻到底,实在太难。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的“不忍心”,有时候,是因为老人的一句“他还小”。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狠下心”,孩子怎么能摆脱依赖心理,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呢?

“不及格”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 第6张

“不及格妈妈”,不总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妈妈,为什么老师不给我小红花?”

“妈妈,为什么同学们不选我做班长?”

这时我们不要说“是他们太偏心,宝贝你在妈妈心里是最棒的。”

而是要在肯定孩子的优点和努力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勇敢面对下一次挑战。

试试引导孩子:“为什么呢?我知道宝贝是很棒的孩子,但我们可以更好对不对?”怨天尤人,责怪学校和同学,只会让孩子唯我独尊,听不进任何批评建议。

“不及格妈妈”,会“狠心”给孩子立规矩

孩子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例如浪费、驼背、做事拖沓等,我们指出来,并慢慢帮他纠正就好。

而有些问题,需要严肃处理,例如不尊重人、不讲社会公德、为人自私霸道等。孩子不懂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危害性,所以在问题第一次发生时,首先不要给孩子打标签,说“你怎么这样不尊重人,不讲公德?”,而是要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你这样做会伤害到其他人,不要再这样做了。

当孩子第二次犯错时,就要为孩子立下一些规矩,例如:妈妈告诉过你这样不对,你再这样,妈妈就要罚你少玩一小时游戏了。

“不及格”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 第7张

“不及格妈妈”,爱邀功,也求回报

母爱很伟大,我们经常因为爱孩子,就忽略了做个“爱邀功”的妈妈。

在陪孩子背了一下午英语时,告诉他自己很渴很累,请他为你倒一杯水;在做完饭洗完衣服拖完地后,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腰酸背痛,必要时让他们也尝试一下腰酸背痛的感觉;在我们工作上遇到问题时,不掩饰自己低落的情绪,让孩子明白大人也会遇到很多难题,也需要有他的安慰。

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孩子才能学会体贴感恩,而不是将父母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应当。或许,努力做一个这样“不及格”的妈妈,才能养出一个“满分”的娃娃。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