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生活护理 > 宝宝缺乏安全感,很黏人,应该怎么办?

宝宝缺乏安全感,很黏人,应该怎么办?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些家长感到很苦恼,就是自己的宝宝感觉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己,这该怎么办呢?宝宝缺乏安全感,很黏人,应该怎么办?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也经常听别人说“安全感”。很多人总以为一个人的安全感是一个比较缥缈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这话一点错也没有,但对一个人的影响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能会让孩子的生活处在自卑,懦弱之中。

所谓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时,是安全的,可以从困难、问题中走过去。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的3种情况之一,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家长不要再视而不见了!

1、爷爷奶奶或者保姆照管孩子时,孩子特别乖,一旦见到妈妈,就粘着妈妈不放,在妈妈面前哭闹、任性,不让妈妈离开。

2、孩子爱和周围的小朋友发生冲突,只要稍有未遂其意的地方,就会拳脚相加,妈妈劝说,他就会用攻击妈妈或者苦恼的方式表示抗议。

3、孩子平时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很活泼开朗,可是在幼儿园里看见老师的时候,就不敢抬头看老师,小手不停摆动,显得神情紧张。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安全感建立期间,我们父母应该如何做?

孩子从4个月开始,进入另外一个阶段——想要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孩子本来和妈妈连在一起,出生时经历了生理上的分离。

宝宝缺乏安全感,很黏人,应该怎么办?

从4个月开始一直到3岁,是孩子要和妈妈或爸爸剪断心理脐带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独立。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

在安全感建立这件事情上,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因为孩子分离的主要对象是妈妈。如果妈妈的状态稳定,孩子会很自然地走过这个分离期,并获得安全感。那么妈妈怎样的状态,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

第一、妈妈要情绪稳定。

常处于焦虑状态的妈妈,很难心平气和,她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情绪容易失控。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妈妈是愿意学习,让自己情绪稳定,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如果妈妈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面对孩子。关于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在文章《当妈不等于失去自我》的文章中有说到。

我们常喜欢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而实际上,一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0-3岁这个阶段,会时不时跑回妈妈身边,要妈妈抱抱,这时妈妈痛快地抱起他就好了。抱了一下,孩子有安全感了,要下来,那就放他下来,让他自己去玩,不要打扰。孩子邀请你玩,你就陪他玩儿。顺其自然,当孩子得到了安全感,他就会尝试分享一点。安全感更多一点时,就再分享一点。

总之,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容易分离,这是孩子心理的自然过程。一直不停地离开、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直到成为一个身体、心理上真正独立的人。

相较而言,不好的做法是,今天妈妈心情很好,就把孩子抱起来玩玩、亲亲;等到心情不好或者很忙的时候,孩子一来却对孩子说:去去去,去找爸爸或者奶奶。孩子老来烦父母,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孩子要的太多。

第二: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孩子那么小,对物质没有那么大需求,父母亲之间良好的关系,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父母关系好,孩子自然很开心,因为父母是孩子全部的世界。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相互指责,孩子就会很害怕,而他无法表达害怕时,就会用很多古怪的行为来呈现。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里,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比如:有的孩子到了四五岁甚至十几岁还会拉着父母的衣角,到了要上学的时候,抱着门不肯出去,都是因为他不能独立、不能分离。可以分离的人,是可以“以情相系”的人,如果孩子在拼命汲取安全感的这段时间,没有得到“可以用情感和别人维持联系”的安全感,整个人就会充满不安和恐惧,那他自然就害怕分离、无法独立。

孩子安全感有一个最头疼的时期——可怕的两岁。

因为这时的孩子正处于分离期,想独立,却没有彻底与妈妈分离。这时,孩子对妈妈的要求特别高。因为没有独立的能力,他需要妈妈随时看着他、保护他、并对他的行为有所反应,但是如果你真去帮他,他又不同意,因为他那么渴望独立。

所以,两岁上下的孩子最常讲的,就是两个字:“不要!”,面对孩子的这种“逆反”,我们要拿出“温和而坚持”的态度。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的,大胆放手。确实有危险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温和而坚持”地对孩子说“不”。“坚持”是指行为坚决制止孩子不当或不安全的举动,“温和”是指当我们制止孩子时,态度上不带有评判、指责的情绪。

第三:让孩子在生活里,多为自己做主、做事情。

比如,他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书包……

任何孩子都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孩子可以做的,都让他充分动手尝试,每一个环节、每一次过程都能为他增加一分安全感。

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可以放手让孩子为自己做事情,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计较结果如何,让他失败、学习、累积经验、获得自信。

如果反过来,父母非常保护孩子,为他做这做那,孩子就容易没有安全感。即使父母关系好,爸爸妈妈对他也不不错,但什么都不让他自己尝试,他对自己就会有怀疑:“一旦没有你的时候,我是不是就不行了?”过度保护其实是在给孩子的安全感减分。

第四:和他玩一些关于物体永久的游戏。

这样让他知道一个东西(比如:玩具、毛绒玩具、爸爸或妈妈等),虽然有时不在眼前,但他还会再出现,爸爸或妈妈走了,也不会消失,还会回来的。

物体永久的游戏可以这样玩:

(1)捉迷藏游戏(藏在门背后、沙发后面等);

(2)玩:找失去的球(把一只海洋球当他的面滚到一只布袋里);

(3)玩:盖布下找娃娃(1、先把一个小娃娃当着孩子的面,用一块布稍盖好。2、然后当孩子面掬出娃娃来。3、打开盖布抱出娃娃来。)。

让他懂得有一样东西(甚至人),暂时看不见,并不等于永远没有了。懂了这个道理,你离开一会儿,他就不会跟出来了。

3岁之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关键时期,家长在头三年给予宝宝充足的安全营养,这非常利于宝宝心灵的成长。宝宝以后对新环境的适应、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也会容易的多,包括上幼儿园、参加社会活动和家长短暂的分离也能正确的接受。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