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干性溺水到底是谣言还是事实?溺水的现场施救方法是什么?

干性溺水到底是谣言还是事实?溺水的现场施救方法是什么?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2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夏天热得不行,宝宝属于外面的世界,怎么能一直待在室内吹空调呢?在外面奔跑玩耍也容易中暑,那么游泳就是最好的室外活动了,最近一个干性溺水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引得人心惶惶,是这样的吗?

夏天来了,小朋友们又可以在游泳池欢乐撒欢啦!

不过,微信圈也有些“恐怖”的传言出现了:

干性溺水到底是谣言还是事实?溺水的现场施救方法是什么?

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4岁的小男孩Delgado,来自美国德克萨斯,上周与父母去水坝游泳,整个游玩过程装备齐全,爸爸寸步未离,完全没有意外发生。然而当晚孩子说肚子疼,几天之后孩子上吐下泻,肩膀疼,送到医院后,医生表示太晚了,无力回天。当天孩子离开人世。

医生给出的死因是:溺死。并称这是干性溺水,小男孩最终还是因为那天的游泳淹死了,只不过不是在水里,而是在岸上...

整篇文章看着就像讲悬疑故事的,很博眼球,逻辑蛮混乱,但挺令年轻父母惊恐。以后怎么敢让孩子下水呢?岂不是游完泳后一直得战战兢兢?

但你仔细留意一下,转发这篇文章的都不是专业医生或专业医学机构,而是各类营销类账号。

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下溺水的过程及一些基本概念,从而让大家面对类似问题时不被忽悠,不要莫名其妙做了人家的营销推手。

溺水的过程

溺水是指被水淹没导致呼吸系统损伤的过程,其主要致死机制是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

当溺水者的气道开始淹没于水中,首先会自主屏住呼吸,随后憋不住了,水会进入咽喉部引起不自主的喉痉挛,在屏住呼吸及喉痉挛期间,溺水者不能呼吸空气,导致体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不能排出,会导致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当溺水者血氧分压进一步下降时,喉痉挛减轻,随后水进入肺内。

不同溺水者呼吸道吸入的水量不同。根据溺水者是否有液体进入肺内而分为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

干性溺水

是指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可引起心脏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此类患者肺内无水或仅有少量水。

湿性溺水

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水进入肺内。

干性溺水到底是谣言还是事实?溺水的现场施救方法是什么? 第2张

溺水的现场施救

不管是干性溺水还是湿性溺水,都要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及时采取需要的现场施救措施。


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可能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心脏骤停):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第一时间的正确急救为溺水及其他心脏骤停患者创造多一份生的机会!

最后再次强调,溺水患者被救上岸之后,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控水!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控水!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控水!无论是倒背控水还是用膝顶住腹部按压背部控水,都是无益且有害的。

溺水者如果在被救上岸后清醒,呼吸通畅,或者短时间内苏醒并呼吸氧合充分,则此类患者大部分病情持续趋向康复,预后良好。

但也有少量患者,在被施救上岸后,表面看来其早期意识状态、呼吸、氧合、循环均无明显异常,却在随后的数小时甚至72小时后发生严重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被称为“二次溺水”,实质为溺水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仍在继续进展。二次溺水是干性溺水中一种少见的表现形式,具有隐匿和延迟性。

所以即便救上来清醒的溺水者仍需到医院急诊室观察,一为进一步评估溺水的危害,二是因为有可能出现病情进展。

不管什么原因,不管是否有溺水,当孩子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喘鸣、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情况时都应尽快就医。

不让谣言满天飞

上述这位4岁男孩,据描述根本没有溺水过程,何来干性溺水?溺水溺水,你得先有一个溺的过程。日常喂水或者喂奶、自主状态下游泳发生的瞬间呛咳,也并非干性溺水,不会发生二次溺水,不需要惊慌。

如果这个孩子死亡的案例是真实的,单就文中的描述,考虑孩子的死因跟游泳完全没有关联,而是另外一些疾病导致死亡。

温馨提醒:

防止溺水重预防,学习急救爱家人

每年夏天都有溺水事件发生,特别是儿童溺水事件,即便这篇流传文章失实,家长们也还是要充分重视孩子防水安全,毕竟安全无小事。

另外,溺水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后等待医务人员到场才开始施救经常会耽误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家长们学会基本的心肺复苏急救就是为孩子及身边的亲人多创造了一份生的机会!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