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早产儿有征兆?知道这些知识可避免!

早产儿有征兆?知道这些知识可避免!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1.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这类的宝宝存活率比较低,体质也会比较差,也更容易发生黄疸、喂养困难、易感染等情况。其实早产儿是有征兆的,当妈妈们知道这些知识可避免!

哪几类准妈相对容易早产呢?

与早产相关的高危因素非常多,如果具有以下一种或是几种特征的准妈,早产的风险就会较普通准妈要高一些。如:

1. 曾有早产经验

有多次流产史、引产史,或者流产后不足一年又再次怀孕的准妈妈要格外小心!因为流产会对子宫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早产几率变高。

2. 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会使子宫出现过度膨胀,宫腔内压力逐渐增长,从而可能导致子宫收缩引起早产。所以像双胞胎通常在怀孕35~36周会安排生产;三胞胎通常在32~33周会安排生产。

3. 年龄偏小或偏大

有研究表示,小于18岁的女性发生早产率是20~34岁女性的11倍;高龄产妇早产的几率是一般孕妇的1.7倍。

4. 有不良生活习惯

怀孕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酗酒、吸烟、长期熬夜、饮食无规律等等,都会加大早产的几率。而孕后期性生活频繁也容易造成胎膜早破,也是导致早产的比较常见的原因。

5. 子宫异常

如果是子宫畸形、子宫颈异常或发育不良等,也可能造成因子宫胎盘供氧不足而诱发早产。

6. 过度肥胖

关于妊娠前肥胖与早产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但多数认为孕期超重和肥胖会增加早产的风险。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孕期体重增加过快的孕妇,无论其孕前BMI是多少,其发生早产的可能性大约是体重增加正常孕妇的2倍。

7. 患有疾病

孕妇如果本身患有一些疾病,如妇科疾病、高血糖、高血压、牙周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等,也会增加早产的风险。

8. 羊水过多

过多的羊水会使子宫压力增加,也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引发早产。

9. 胎盘问题

胎膜早破、早期胎盘剥离或前置胎盘,也容易引发早产问题。

10. 营养不良或失调

怀孕期间,准妈营养不良或者失调,会造成贫血、供氧不足等,从而增加宝宝早产的风险。

此外,准妈妈平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身体过于疲劳,或是给自己太大的

精神压力,因为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也会加大早产的风险。

早产的征兆

不过,有上述特征的孕妈也别太担心,首先,是否早产是个概率问题,只要遵循医嘱、放松心态、保证营养、健康作息,一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其次,即使发生早产的征兆也并不代表就会早产,关键要看胎膜的情况。

如果胎膜没破,医生会设法抑制宫缩,尽可能延长孕周,避免早产;

若胎膜已破,早产不可避免时,医生也会设法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所以,及时发现早产的征兆就是至关重要的。

而一般来说,发生早产的征兆有:

孕足月前出现腹泻,表现为小腹隐痛,一日内解手次数增加,排尿时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是没有水样便。

阴道分泌物在短时间内增加很多,伴有小腹下坠感、分泌物中混杂血迹,则考虑早产或阴道炎症所致。

下腹变硬、宫缩变多、早期破水。

出现这些情况时,应该及时就医,并多卧床休息,这样可以减少自发性宫缩频率。

早产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出院?

目前,国内多数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临床实践中早产儿出院标准为: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校正胎龄(CGA) 达34周、体重达2000g左右并持 续增长,完全经口喂养,室温下体温维持稳定,疾病已愈或可进行家庭治疗。

早产儿出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管理的结束,而是新的治疗、管理模式的开始。早产儿出院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作为家长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大部分早产宝宝出院时还没足月(没到预产期),各系统和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生活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发生问题,所以不能像对待足月宝宝那样来对待他们。一方面,家长要有信心能够养育好自已的宝宝;另一方面,要遵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特别的关注,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早产宝宝需要温馨舒适的居家环境

早产宝宝回家后,居室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但不要有穿堂风。室温适宜(冬季24-25℃,夏季27-28℃),湿度50%-60%。尽量减少外人来访,家人如有感冒症状要避免接触孩子,妈妈感冒时,喂奶要戴口罩。

接触宝宝前和换尿布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奶瓶清洁和消毒,妈妈哺乳时先将乳房清洁再喂奶。

早产宝宝的皮肤很娇嫩,要勤换尿布或尿不湿,大小便后用清水冲洗,少用湿纸巾,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预防尿布疹。经常洗澡,不需每天使用浴液或洗发水。在脐带未脱落之前,每天2次用酒精消毒脐带残端,保持干燥。

宝宝的衣物用全棉制品,经常清洗更换,被褥经常晒晒,注意卫生。宝宝的衣被厚薄要适宜,不要过分捂得太热,以手脚暖和而脖子下面没有汗为准。在家里不要用包被将宝宝包裹的紧紧的,应该允许宝宝穿好衣裤,方便四肢活动。

早产宝宝需要支持性护理

早产儿刚出院回到家,家中应为孩子创造温馨的环境,首先父母要克服焦虑的情绪,将全部的精力用于科学合理的养育孩子,让孩子吃好睡好,快速成长。

早产儿绝大多数时间在睡眠,胎龄越小睡眠时间越多,每天要睡20多小时,除按时喂奶外尽量不要打扰孩子的睡眠。护理时间要集中,如洗澡,换衣,换尿布,喂药,吃奶,尽量集中在一起做。居室要安静,光线半暗。

早产宝宝吃什么才能满足成长需要?

早产儿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他们的胃肠道还未发育成熟,所以早产的宝宝需要特别对待。那么吃什么奶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早产宝宝在住院期间最好吃母乳,因为早产母乳的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免疫力,帮助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哺乳能增进母子的情感交流,有益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如果母乳不足,需要喂宝宝早产配方奶,这是特别为早产宝宝设计的在住院期间专用的配方,保留了母乳的许多优点,又补充母乳对早产儿营养需要的不足。

一般来说,适合体重小于2000g早产儿的乳类是强化母乳(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

出院以后:母乳仍然作为首选,鼓励学习直接哺乳,这样妈妈的奶水才会越来越多。对于胎龄小、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也就是小于4斤)的宝宝,出院后还需继续加一段时间母乳强化剂直到纠正月龄40周。40周后定期回医院进行生长监测,根据生长监测的情况,逐渐停用而改为纯母乳喂养。

早产儿有征兆?知道这些知识可避免!

妈妈如何给早产宝宝喂奶?

对于早产宝宝来说,当他们的吸吮、吞咽和呼吸三者之间发育协调,就可以自己吃奶了。但由于胃的容量小,每次喂奶量也许不像足月宝宝一样多,而且他们吃奶很容易累,常吃吃停停,休息一会儿再吃,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的宝宝脾气急,吃奶很快,常会憋的喘不过气来。这时要让他(她)休息一会儿,喘几口气后再接着吃。

在给早产宝宝喂奶时一定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抱起来喂奶,尽量避免呛奶和吐奶。如果母乳喂养,妈妈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的话常会造成呛奶,因为宝宝来不及吞咽。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掐住乳晕周围减慢乳汁的流速,或将前面的奶先挤出一些,再让宝宝吃。由于母乳的前奶和后奶成分不同,前奶的蛋白质多些,后奶的脂肪多些,这都是早产宝宝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吃空一侧再吃另一侧。人工喂养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太大会呛着,太小又费力。每次喂奶现配现吃,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吃奶的用具注意清洁,每天消毒。

每次喂奶后要把宝宝竖抱起来,趴在妈妈的胸前拍拍背。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宝宝把吃奶时同时吃进去的气体排出来,以免吐奶。在3个月以前,许多宝宝会溢奶,就是在吃奶后顺着嘴边流出一些奶来,尤其在宝宝使劲儿或活动以后。这是正常现象,大些就好了。如果出现呛奶情况,马上把宝宝侧过身或面向下轻拍后背,把鼻咽部的奶液排出来,以防窒息。

早产宝宝出院后一定要定期复查

一般情况下,早产宝宝出院后在6个月以内,每月复查一次;6个月之后,根据宝宝的情况,由医生决定1-2个月复查一次。一岁以后2-3个月一次,直至2岁。每次复查时医生会询问宝宝的喂养和护理过程,每月有什么进步和变化。检查宝宝的体格生长、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告知家长宝宝在相同月龄孩子中所处的水平如何,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有差距。通过定期随访,医生能够及早发现早产宝宝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信号,如肌张力异常或姿势异常等,并根据宝宝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指导早期干预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使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纠正年龄(月龄)=实际年龄(月龄)-早产月龄

早产宝宝的身高、体重,辅食添加的时间,预防接种的年龄都应该按照纠正年龄(月龄)计算,特别是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包括智力测查和神经运动检查都要按纠正年龄进行判断。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