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故事绘本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序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2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是作者用心写作的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书中令人相信,教育是没有国界的,一些育儿道理是适合在每个家庭身上,这样的内容让不少读者兴奋!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又要再版了,这已经是第四版了。在出版第三版时,我们担心读者不能领悟书中的内涵,于是把书中的某些章节打乱,重新组合,又加上了关于每一章节的解释,书的工具性增加了,但氛围遭到了一些破坏。

在这次出版前,我试图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这本书进行一些修改,但看完全稿后,我发现自己无法在任何地方插笔。虽然写这本书时,我们对教育的探索还不是很深,实践经验也没有现在这样丰富,但全书却充满了激情,贯穿全书有一种文学式的气场。在读这本书时,人会被笼罩在一种心灵的震荡之中,这种感动会使读者产生书中所没有的心理内涵。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读者朋友们可以边看边进行心灵创造,《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读者留下了心理空间,因此这本书就产生了一种效能,那就是:在读这本书时读者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心灵作品。

就像听一首好歌,歌词被音乐包裹着,散发出单纯文字所不能企及的魅力,《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虽然不完美但它像一块璞玉,等待读者们去雕琢。所以作为作者我不能因为改变里面的某些看上去不完美的内容,而破坏了整个书的音调,也许那些音调对读者更有用,因为我们人类需要感动。

这本书开始于2000年,那时我坐在公园里的一棵树下,哇哇地开始了这本书的讲述,我的旁边坐着好友作家莲子,之后我的先生大胡子老爹一个字一个字整理了整整一年,终于在2002年完成了这本书。这次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照原文出版,在时隔五年之后,这本书又一次以它本来的面目面对读者朋友们,这让我和先生感到非常欣慰,感谢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王文侠女士。

  文 / 李跃儿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序

  推荐序

  一定要看的一本书

第一次知道李跃儿,是在书店里买到她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一版),拿回家后一翻开,居然就放不下了,通宵达旦看完,而后飞奔到网上向所有的人推荐。这种爱不释手的心情,只有当年大学期间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时才出现过;这种恨不得让所有的人都来读的愿望,却是任何书都没有让我产生过的。

在这之前和之后看过无数的教育书籍,未曾有另外一本让我如此激动和兴奋。

看完书,我立刻给李跃儿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向她表达我的敬仰之情,盛邀她来北京。很快我收到她的回复,又很快她来北京找我。见面后,我惊喜地发现,大李的皮肤黑得和我有得一拼;而后又惊喜地发现,这个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人,教育理念居然跟我这个假洋鬼子不谋而合!

可以这样说,认识大李之前,我还隐约怀疑自己所推行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过于西化,不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常情。认识大李之后,我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教育这门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是跨越种族和文化的,普天下所有的小宝宝,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相同的东西。

《父母》杂志社采访大李,就是在我家进行的。这次采访的内容,被我精心保存着。大李穿着我的一件紫色T恤,面对镜头绽放她标志性的笑容,心底的善良、胸中的睿智,都藏在那副皱起鼻纹的笑脸上。

后来,大李果然来北京发展,创立了“李跃儿芭学园”,我们俩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在杂志上写专栏,一起为电视台做节目,一起参加学术会议,也分头在诸家网站上进行嘉宾聊天。更多的时候,我们俩在电话上、在互访中,一起讨论孩子的事情。

这些年来,看到“李跃儿教育”逐渐得到广大妈妈们的认同、接受和拥护,看到大李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看到巴学园日益壮大,我的喜悦心情难以言表,而对大李的敬仰之情,更是与日俱增。在我看来,大李是真正献身教育事业的奇人,是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她爱所有的孩子,无论这个孩子如何与众不同。为了救治一些自闭儿童,她能够做到彻夜不眠,抱着孩子安抚,第二天依然朝气蓬勃地去工作。

大李开办幼儿园,跟别人开幼儿园不一样,她是将整个生命都投入进去了。不仅仅管理幼儿园的所有细枝末节,不仅仅花费很多精力培训老师,更是紧密地联络家长、密集地培训家长,还利用网络技术义务推广她的教育理念。如此浩大的工作量,她单薄的身体,居然能扛下来,已属奇观。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的发展道路,充满艰难险阻,有时风急浪大,每一处险滩,都足以搁浅甚至沉没一条大船,但是李跃儿居然都稳稳当当地走过来了,不能不令人佩服。

这些年来,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大李,都会跟她诉说、讨教,她每次都耐心地倾听,细致地帮我分析,真诚地鼓励我。而她跟我诉说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每一件事情都严重得足以令我这样神经不够坚强的人全线崩溃,可她总是以那副细细柔柔的嗓音,轻描淡写地说一说,还不忘幽默地调侃一番,多少块绊脚石就那样让她貌似轻松地踢翻了。个中辛苦,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们旁观的人,怎么也体味不了。

大李在全国各地,有无数的“粉丝”,这些拥趸都急切邀请大李去他们那里办讲座、开分园,大李却一概婉拒。她不愿意分散精力,不急于扩张,只想一心一意地做好北京的芭学园,让“李跃儿教育”逐渐发展为一个全面的儿童教育体系。

对读者,我想说: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我推荐你先看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果你懒得多看书,只想看一本,那我建议你别的书都可以不看,却一定要看这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文 / 小巫

  本书源起

  捧给你一朵秋天的云

我很喜悦地说起李跃儿这个名字。

李跃儿生于20世纪某个愚人节,上天却偏偏赐给她一颗聪慧的心灵。她最大的天才在于怎样让别人快活。她能将生活中那些最不起眼的芝麻绿豆炒得绘声绘色、出神入化,让你乐得一塌糊涂。在她的身边,庸常的生活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矿藏。这绝不是我在夸张,不久,你就会从这本书中领略到她真正的风采。

我还想说的是,十年前,我是以李跃儿的先生徐晓平的朋友身份到她家做客的。那是一个夏天。我喜欢睡在地上,跃儿给我打了地铺,并在我枕边插了一朵从墙角采来的野花,我便在那股芬芳中酣然入睡了。那是一个在我生命中被记住的美丽夜晚。

从那以后,我成了李跃儿家的常客。李跃儿是个爱家爱子爱丈夫的女人。当然,她也爱画。一朵秋天的云,一棵老树,一道悠远的渠坝,在李跃儿的画布上,都显得典雅超然,余音袅袅。不过,你要是赞美她的画,顶多能博得她的微微一笑;你要说她是贤妻良母,一定会博得一顿丰美的晚餐

这个可爱的家伙在做厨娘之余,便是为一个名叫英英的咸阳女人写信,十几年不间断。这种古典的做派长时间赢得了我的嫉妒。李跃儿的文字也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常常让英英全家“三月不知肉味”。

李跃儿还有一项爱好,就是教孩子画画。每逢节假,她家客厅里塞满了遍天下的“桃李”,跃儿被捧在中间,威仪四射,又满目慈爱,倾听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据说跃儿的学生连续十一年全都考上了大学,被中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录取了。

对此,我不以为然。我经历过高考,我清楚能让我考上大学的是什么质地的材料。后来我毕了业,站在讲台上当起了老师。面对一张张渴望的眼睛,我本该是清泉,可我的心却像沙漠一样干枯。我羞愧地逃离了讲台,开始真正成为一名学生。我在书房、人群与山水之间修复着自己。我心灵缺奶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肉体。我被许许多多的老师教过,但没被育过。近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如饥似渴。

1999年春天,李跃儿在电话中对我说,她绷了一百个油画框,准备好好过过画瘾。她家旁边那个摇篮一样的小湖快要被一个目光短浅的旅游商糟践了。

2002年秋天,我回到老地方,一见跃儿便要看画。跃儿说,她搞教育了,不画画了。与其在画布上挽留风景,还不如在孩子心灵中种植美的种子。

这时,我看见李跃儿浑身洋溢着舒展甜美的幸福,俨然一个被爱滋养过的新娘。

我情不自禁地说:好啊,搞教育好!

作为一个渴望被教育的人,我急迫地想了解她教育的内幕。

于是我们没边没际地聊了起来,在客厅、餐桌、被窝、深秋的落叶堆中,还有李跃儿的艺术与科学教育中心。

我倾听了一个星期,我惊喜着,沉浸在一种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的享受之中。我深深感觉到,这个女人的心灵深处确实充溢着一个可以育人的矿泉,也就是那种我在当教师的时候所欠缺的生动活泼、随机施教的智慧,还有她那充沛的爱心。

爱是她教育的背景与根基,远远近近地环绕着她,祝福着她,使她不论从哪里出发都会回到爱、回到智慧的基点。她的一言一行都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滋润着她周围的空气……

我无法说出更多的话,我只要把那矿泉里涌出的几滴水捧到你的面前,也捧给这个教育的时代。同时,我也把如同秋云一般的李跃儿捧给你,滋润你的心灵……

  文/莲子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