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亲子沟通有哪些互动方式?家长应该怎么做?

亲子沟通有哪些互动方式?家长应该怎么做?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8.5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情感和爱都是需要流动的,只有沟通才能让这样的情感流动起来。

不是每一个人生来就会沟通,生来就会表达,我们都需要不断训练不断成长。

“你怎么又把衣服弄脏了”、“我跟你说了一百遍你就是记不住”、“我说的你到底能不能听懂”、“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让你不要这样你偏要这样,你看闯祸了吧”。

亲子沟通有哪些互动方式?家长应该怎么做?

这些话在我们的家庭中,或多或少的都出现过,而孩子的表现也往往是大哭、不说话,大部分的结果是没有回应或是毫无效果,家长面对这种情况也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大部分的家长和孩子之间主要的的互动方式是这样的:

严厉型

主要表现为家长过度控制,孩子有规矩而没有自由,在事务上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家长的要求就是我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骄纵型

主要表现为,孩子有自由而没有规矩,在事情上孩子可以进行无限制的选择,就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和善与坚定并行型

一般表现为,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有一部分选择的权利,但是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为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你可以自由选择。

无论对于哪一种家长来说,育儿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如同游戏过关一样,每一关每一个设置一定有它解决的办法,和孩子沟通也是如此。

孩子对自己的看法、所作出的行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都是以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基础的。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做出各种决定,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强烈的求存信念,但是其中一部分行为往往由于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会被大人认为是不良行为。

亲子沟通有哪些互动方式?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2张

大部分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试图告诉家长,我没有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都是我想有所的归属的表达。

从孩子的各种表现来看,他们具有很强的察觉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但是由于语言能力和思维的发展限制,他们的解释能力很弱。

孩子对于事物的解读大多来源于自己的所看所感,而孩子接下的一些行为将取决于他们所看到并且相信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并非真正的事实。

亲子沟通有哪些互动方式?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3张

比如很多二胎家庭都会出现的一种状况,就是在小宝宝出生之后,老大会出现明显的低龄化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年龄大的孩子发现妈妈会对新生儿给予过多的关注,而他们认为这意味着妈妈爱小宝宝胜过爱自己,而小宝宝获得更多关注的原因来源于那些自己已经不再做的行为。

因此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会开始模仿小宝宝的行为,比如吃手,要喝奶,甚至是把大小便拉进裤子里。但是结果会适得其反,妈妈会因为大孩子的行为而感到困惑和沮丧,甚至是由于疲劳而产生愤怒焦躁的情绪,并不是大孩子所期待的充满爱意和亲切的关怀。

大部分孩子的不良行为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得归属,但是他们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其实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但是一旦他们的行为惹人厌烦或者惹人生气,孩子就会更强烈的想要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恶性循环由此产生。

亲子沟通有哪些互动方式?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4张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思考孩子想要告诉自己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家长可以处理孩子的隐含想法时,孩子就可以感觉到被认同被理解。

简单来说,家长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尝试了解孩子的内心,寻找沟通的方式,而在亲子关系的沟通中,家长和孩子都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则就是尊重。

而如下的几种行为,对于不良行为的长期影响来说是负面的:

与他人做比较

家长总是把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在这样的一种沟通环境下,孩子容易出现被激怒,没有办法接受的情况。家长更多的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及表达能力提高的需求。

严厉的惩罚措施

有时候,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即严厉和惩罚是比较管用的管教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这快速制止不良行为的重要途径,但是从长期效果来看,过度的惩罚容易造成孩子的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的心理,甚至是从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无法管理自身的负面情绪

孩子不愿意与家长合作,往往是因为与家长在需求上存在矛盾,家长如果想和孩子达成良好的合作,首先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要懂得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过度控制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都会存在对孩子过度控制的企图,因为他们相信除自己的选择之外的所有选择都是不健康或者不正确的,孩子在过渡控制之下,自然会产生反叛心理。

羞辱性态度

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有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吃些苦头才能得到教训,但是家长的一些言语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具羞辱性的,这种感受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无法得到认同的情况下很难与家长共同改善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接受孩子的负面感受,要认识到家长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避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孩子只有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家长接纳了,才能开始集中精力,与家长共同改变自己的情绪。

家长可以这样做:

关注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往往会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旦孩子给予回应时,家长应该全神贯注的倾听他们的理由,并且在倾听的过程中要给出正面回应,并且表示自己理解孩子的感受。家长言行背后的感觉比言行的本身更为重要。家长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最准确的表达言语背后的感觉。

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避免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而是要把他们看成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可以请孩子帮忙,但是一定要明确表达自己立场,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但是要给出一定的限制。可以告诉孩子如何弥补自己的失误,但是应该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帮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

家长应该明确,培养孩子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成长过程应该是做自己的事情,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发现问题,得到成长。

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

对于孩子来说,归属感和价值感尤为重要,这是决定了孩子表现的重要因素。而惩罚无助于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家长的同情、鼓励、爱和赋予的权利才是获得生活技能以及健康的自我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鼓励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出现一些自己很难接受,甚至是怒火中烧的行为时,如果我们发现了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我们可以放手尝试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并且尊重孩子的努力,别着急告诉答案,鼓励孩子寻找外部资源,最重要的是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学会赞赏

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同,得到父母的赞赏的孩子愿意设立更高的目标,但是家长要注意,赞赏需要谨慎,父母在赞赏的过程中,应该如实描述自己所看见的,描述自己的感受,尽量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把赞赏具象化。

最后,孩子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比做一个家长的乖孩子更为重要,家长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无论是正面情绪也好还是负面情绪也好,所有的感受和情绪都应该被接纳,但是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