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疾病 > 皮肤五官 > 冬季:谨防宝宝这4种皮肤疾病

冬季:谨防宝宝这4种皮肤疾病

来源:宝儿贝贝馆    阅读: 2.8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于小宝宝来说,进入严冬,比较容易患一些皮肤疾病,特别是本文中要提到的4种皮肤疾病,是家长朋友在冬季要提早预防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分别是哪4种皮肤疾病吧。

冬季:谨防宝宝这4种皮肤疾病

冬季:谨防宝宝这4种皮肤疾病

  1冻疮

 原因:冻疮是孩子过度暴露于寒冷及高湿度环境所致。冻疮的发生与遗传相关,具有体质的易感性,常常出现在手足和耳部。当孩子穿着过少,在室外玩耍的时间过长,手套、鞋或袜子湿了没有及时更换,衣服、鞋太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时,都容易诱发冻疮。冻疮的典型表现是:孩子的手脚冰冷,手指、手掌侧缘、足趾、足跟、足外侧缘或耳廓等部位出现一块块的紫红色水肿性斑块,有瘙痒、灼热或疼痛的感觉,受热后瘙痒加剧。

 特点:治疗冻疮以活血化淤为主,可以用中药红花、桑叶、甘草各12 克煎水外洗,每天2 次,然后外用冻疮膏。如果局部皮肤破溃则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可以外用一些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

 对策:出门前,检查一下孩子的帽子及手套是否戴好。同时还要摸一摸孩子的内衣、鞋垫及袜子是否潮湿。如果湿了,要及时更换,因为潮湿会加快、加重寒冷引起的损伤。秋冬季孩子的衣服要宽松一些,因为空气具有隔离作用,可以防止体表热量的丧失,所以衣服与身体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以利于保暖。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室外温度低于0℃时。

  2皴裂

  原因:宝宝的皮肤含水较高,特别是3 岁以下的小宝宝,皮肤含水量明显高于成年人,如遇寒风刺激,又不加以适当保护,皮肤很容易因为失水而导致皴裂,小脸蛋或手背皮肤出现红斑,表面有细小皮屑,轻时不痛不痒,严重时宝宝会感到疼痛。

  特点:如果皴裂较轻,只需给宝宝抹一些保湿润肤霜,别再让皮肤继续失水就行了。严重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一些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对策:皴裂与皮肤失水有关,所以护理要点为防止皮肤水分丢失。给宝宝洗完手和脸后要尽快擦干,擦干前要避免冷风直吹。擦干后,别忘了马上抹上一层保湿润肤霜,以防止皮肤失水。

  3舌舔皮炎

原因:秋冬季空气干燥,如果孩子喝水少,体内缺乏维生素或饮食不均衡导致内热时,嘴唇就很容易干裂。一旦嘴唇干裂,孩子就会下意识地用舌头去舔。经常舔嘴唇,会舔掉皮肤表面的保护层,导致皮肤失水。越干越舔、越舔越干,最终会导致嘴唇和口周皮肤出现炎症。舌舔皮炎主要局限于唇黏膜和口周皮肤,轻时表现为红斑、水肿、干燥和鳞屑,重时可以出现糜烂、渗出和结痂。

  特点:如果孩子嘴唇很干,可以涂一些儿童专用唇膏。如果嘴唇已经出现裂口和疼痛,可以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并在医生指导下外用副作用比较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医生提醒:在孩子衣服的小口袋里放上一支金霉素眼膏,告诉孩子觉得嘴唇干时可以随时掏出金霉素眼膏来涂抹。金霉素眼膏滋润性很强,能有效缓解口唇的干燥和不适。

 对策:孩子反复舔吮口唇,大多数是不良习惯,少数与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有关,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会使病情加重。发病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别吃太多的肉,以免“上火”。可以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锌。每次饭后和吃完水果以后,教给孩子要及时用清水洗一洗口周皮肤,以减少菜汤和果汁对皮肤的刺激。刮风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在户外玩太长时间。

  4特应性皮炎(湿疹)

 原因:秋冬季是特应性皮炎的高发季节,其中明确的加重因素就是干燥。特应性皮炎最好发于宝宝的面部、头皮及耳根部,表现为对称性红斑、针头大小红色丘疹、鳞屑,甚至出现红肿、小水疱、糜烂及渗出。严重时躯干、四肢、手足背、乳头甚至口唇部均可受累。

 特点:如果皮疹部位流水糜烂,要用3%硼酸水冷敷,每天3 次,每次20 ~ 30 分钟。冷敷可以很快减轻皮肤的水肿和渗出。冷敷后,局部可以配合外用氧化锌软膏。渗出减少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膏,病情好转后及时停用。2 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外用0.03%他克莫司霜或1%吡美莫司软膏,这两种药膏是目前比较新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外用药膏,成分是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不是激素,可以长期使用,而且对预防复发有一定的作用。

 对策:特异性皮炎的宝宝由于遗传的皮肤脂质异常,皮肤异常干燥和粗糙,秋冬季更为明显。过分干燥的皮肤屏障作用差,皮肤更敏感,容易引起过敏,因此保湿、润肤非常重要。洗澡水温不要过高;每次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 分钟以内,浴液、香皂每周用1 ~ 2 次即可,否则会加重皮肤干燥。洗完澡后尽快将保湿润肤霜均匀涂抹全身,以锁住皮肤水分。润肤霜最好早晚各用一次。给宝宝擦润肤品时别忘了用手揉一揉,让它充分吸收。如果宝宝同时还在外用药膏,要先抹药膏后抹润肤霜,否则会影响药物吸收。

传染病
呼吸系统
出生疾病
消化系统
皮肤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